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4页 (第2/2页)
么就这么不老实?一张嘴叭叭的,一点没有学到农民伯伯的闪光点。” 金玲:“这不挺好的么?就当调节心情了。” 陆书砚听闻,脸一红:“嘴碎的男人,以后老婆都找不到!” 一行人便跟着李谷玉来到了他的实验田。 照理说这算是科研机密,但都是京市的大学生,根正苗红的华国人,又不是什么特别重要情报,所以学校里也不管得很严。 李谷玉的实验田真的就是一块田。 大概四米见方,只不过不是直接在地上,而是在实验台上,用塑料板当底座,里面有湿润的黑泥,上面种了稻子。 虽然这里是北方,虽然现在外面的天气已经很冷了,但李谷玉给他们用了塑料薄膜,泥土外面还连了加热系统,所以看上去挺像那么回事的。 这个实验室很大有很多实验台,实验台上各种实验器具,比如量筒、烧杯、酒精灯等也是一应俱全。 李谷玉告诉金玲她们,他已经选好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就等着使用这包微生物粉了。 金玲她们都很雀跃。 在从前的相处中,她们就了解到,李谷玉虽然看上去大大咧咧的不怎么靠谱,但其实成绩非常好,而且已经发表了好几篇论文了。 就连南方湖市农业大的他师父袁教授都特意写信过来夸奖、鼓励他。 自己辛苦研制出来的东西,如果能被好好对待,并且得到进一步的好结果,是多么美好的事! 金玲她们早已把李谷玉划入队友的行列,希望整个团队能够得到最后的胜利。 李谷玉明显也有些迫不及待,问她们这包细胞微生物粉怎么用。 金玲叫他不要太紧张,就当是肥料用好了,但要做好实验规划和对比。 一行人聊到科研,自然就停不下来。 李谷玉告诉金玲她们,除了这个实验,他还在进行另外一个实验。 他在跟随他远在湖市的师父,探索能不能通过改变水稻的基因来提高水稻的产量。 关于基因这方面,这个时代的研究者都处于听过、好奇,但没真正得到过成果的阶段。 胡英她们眼睛都亮了起来。 李谷玉也是很自豪,带着她们分析了一下自己的研究思路,又找了一堆书和杂志过来,翻给她们看。 “你们看,通过使用质粒,就能将细菌的基因导入到水稻基因中去,从而改变水稻的基因。基因改变了,水稻的性状也会改变。” 胡英她们都连连鼓掌,金玲也在鼓掌。 然而金玲的思绪早已飞到了另一个地方。 微生物粉经过李谷玉的进一步应用和研究,肯定是能够成功的。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