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年代文后我成了国宝级科学家_第165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5页 (第2/2页)

学们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虽然甲乙丙不一样,但相同的钱买的饭菜我们都是一视同仁的!”

    周围同学:“既然是一视同仁,那要么就不分甲乙丙了呗!”

    食堂里便响起了一阵阵笑声。

    在这样的笑声中,金玲寝室全体并农学院的李谷玉在国内最权威的杂志上联合发表了关于微生物发热技术研究的论文,并向学校提交了相关的产品。

    论文全方位对比了微生物发热技术在使用中的效果以及副作用,结论是不但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达5%,而且不会导致土地板结,更不会感染农作物,是一项非常安全的技术。

    学校非常重视这件事,召集所有相关方面的专家连夜研究,然后通过了微生物发热包的专利。

    年刚过完,国家几个专门负责农产品制作的大厂,便把微生物发热包给批量生产,迅速用在农业上。

    经过两年的反馈,结果和论文中的基本一样。

    这种微生物发热包不但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且没有什么大的副作用。

    再加上金玲她们把卫生物提纯技术进一步简化,导致原本很复杂的技术变得非常简单,于是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到后来,一包微生物粉可以用到一亩田,而这种微生物粉每包只需要一毛钱,带来的产量收益却增加十几倍。

    后来,这项发明受到农业部的大力嘉奖,奖金由部长亲自发到了金玲他们手上。

    农业部非要买下专利,被他们给拒绝了。

    学校便免了他们全部学费,还发生活补贴,并给他们随意使用用学校资源的权利,各种评优评先留校指标也都是优先给他们。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如果牢狱里的刘慕梅看到了这个产品,肯定会怄到吐血。

    前世直到九十年代这种产品才初次被研发出来,然后一代代改进,用于农民手中。

    以至于到后来的二十一世纪,这种产品其实就是塑料包装袋里的一包粉末,一块钱一袋农民当草灰洒的,丝毫不心疼。

    可现在才1978年啊!金玲一个研究物理的千金大小姐,泥巴都没怎么摸过的,居然就把这东西给研究出来了!

    从此以后,整个京市的科研圈都知道,京大有五朵金花,其中四朵是微生物系的,大学二年级就已经能够独立发表论文了。

    还有一朵是农学系的,听说是个非常开朗向上的美人,小名玉玉。

    人家是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做实验了,还拜了湖市那个袁大教授为师。

    李谷玉:“……”

    都是读过书的人,能不能不信谣传谣?

    !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