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6页 (第1/2页)
然而,学校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所有人都非常激动,上头三天两头就给王凤梧嘉奖。 王凤梧他爸本来就是院长,崇拜他的人不少,这下更不得了了,不管走到哪儿,都有同事对他表示恭喜。 从前压在他上头的人也少不得换上笑脸,过来向他道喜。 媒体也来报道,然而王凤梧每次只有一句话:“如果没有微生物系的同志给的灵感,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于是大家又把焦点对准了金玲她们。 京大校长很是欣慰。 京大从建立以来便人才辈出,京大人从来都是以国民为己任,锐意进取,孜孜不倦。 现在看吧,放眼整个华国,哪个学校能像他们这样,一年多的时间就有六位同学发表了重磅级文章? 年前的生物微生物发热包就已经给农民们带来丰收的希望了,这次发现香菇多糖,又不晓得会给多少病人带去福音。 就连见惯了大场面的校长也眉开眼笑,说要欢庆一下,还准备把几位同学叫到办公室好好畅谈一下革命理想。 而这时,却有媒体发表讽刺文章。 意思就是,你京大欢庆个什么欢庆,你们校方都表了态了,不管刘金玲同志研究出了什么东西都跟京大无关。 而且刘金玲同志她们研究这些东西,京大不但没有出师资力量,也没有出器材,连实验室都不给人家用,人家得到的荣誉关你什么事? 偏偏京医大的领导们也都分外调皮,暗搓搓拱火。 每次被采访他们都要跟记者们开玩笑,让记者们帮问问,刘金玲、胡英、江小敏以及陆书砚同学,愿不愿意集体转学到他们学校。 毕竟他们学校提供导师、实验器材、资金一条龙呢! 就连实验室都比某些学校大呢! 京大的领导坐不住了。 办公室里,校长孟如青坐在桌边,瞪了教务处主任一眼。 他用指节骨敲着桌子,苦口婆心道:“学生们有想法是好事嘛!我们作为学校的领导,就应该给学生们提供梦想的摇篮嘛!哪能说出不给学生帮助的话?” 教务处主任沈爱国站在他面前连连点头:“是,您说得对。” 孟如青见他态度良好,便也舒展了眉头:“那就好,待会儿那几个女娃子过来,你给她们道个歉。这件事可给我们学校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沈爱国却抬起了头:“校长同志,我不能答应您。就算他们研究出了世界水平的成果,他们是天生就会这些吗?还不是我们京大教出来的!” 孟如青舒展的眉头猛地一拧:“爱国同志,说句不好听的,你也是我们京大出来的,你在这个年纪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