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35) (第2/3页)
世界、也为了自救,楚路一边儿兢兢业业的扮演着他玩弄人心、贪财恋权的大jian臣大反派,一边儿还得绞尽脑汁、四处救灾,生怕哪一下没扛住,这个世界直接嘎嘣了。可偏偏后者的行为,在世界意识的判定中属于外来者干扰命运线进程。 于是他拼死拼活干着白工,还得被世界意识死盯着警告赶紧滚出去,三五不时的给他添一顿麻烦。 就算是现在、回想起当时的经历,楚路都觉得有点脑袋胀痛。 柴诸仍在继续,当时年纪小,我其实记不很清楚了。 但是潞州的情况,好像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差。 应该是好得过头了。 柴诸其实记不太清楚当时的外部情况了,但是他还是能记起来姨母进入潞州时的惊讶。 他们甚至没有按照预计的绕路,而是直接深入从潞州内部穿过。 人饿急了什么事儿都能做出来,这些流民灾民其实要比山匪都危险些,他们这选择实在风险很大,但是柴襄锦一向是愿意冒险的人,事实证明她确实又一次赌赢了。 柴诸记得中途姨母离开了几日,好像是去查了些什么,回来以后心情好了好些天,连他失口叫了姨都没给他把饭换成青菜豆腐。后来他印象中隐隐约约听见对话,好像这事儿跟一个霍姓官员有什么关系,当然不是谣传中的负面关系。 柴诸直觉那个人就是霍丞相,而且他确实在赈灾的银子里动了什么手脚,但或许是为了救人 但是这种隐隐约约的明悟、感觉,实在是很难用言语表达。 柴诸这会儿打算说出口,才发现这里面有很多逻辑都不通顺,那种我猜测我觉得实在是非常讨打的说法,而且幼时模糊的记忆也无法提供什么佐证。 最后,他只能含糊道:没什么人饿死、也没有水灾后常有的疫病,周边的州府甚至连流民都没接到多少 他只能按照逻辑给出推断,或许是潞州的府衙谎报了灾情、也或许是其实霍相并没拿那么多 他给出最终结论,其实也没有罪名里说的那么严重。 这一番话听得楚路眉头挑得老高。 这算什么好人? 什么时候人们对道德底线的要求这么低了? 果然,是因为霍丞相的名声太臭,有那么一丁点儿不坏到那么彻底的趋势,就值得特意被人拿出来说道说道。 第47章 权佞17 其实, 柴诸两个猜测都不对。 潞州府衙可没有谎报灾情。 潞州知州为了自己头顶上那顶官帽,倒是想瞒。但这位知州平日做人不厚道,得罪的人实在太多, 想让他下台的比比皆是。他倒是乖觉,眼见着瞒不住,比起让政敌添油加醋捅到御前,他还是选择主动自曝,好歹求个活路。 霍丞相也不是没拿那么多。 他是都吞了。 鸿顺这个年号寓意好,但是那几年可一点也不顺,各地天灾不断、人祸也屡有。 虽然僖帝是个不管事儿的,但上了案头的折子, 他也会下旨拨银子去。毕竟他这个皇帝当得再怎么不走心, 也不想成个亡国之君。 只不过,那时候的大衍朝堂, 浑的可不只是皇帝一人。整个朝廷都是同一个德行, 这拨下去的银子层层剥削,甚至到了最后,每一级拿多少、都有了约定俗成的惯例, 油水到最底下一层正正好瓜分个干净闹一次灾, 他们跟着发一次财。 霍相这事儿之所以被揭出来,是因为他不讲规矩。 霍丞相当年可是朝廷上的第一人, 这盘剥油水自然是最打头的那一层,按照规矩, 这位本就是得挑着最大头最好的来。但是这人实在是心狠手黑,上来直接囫囵吞了, 只给底下留层油皮儿。 但奈何霍相实在势大, 底下怨声载道, 却不敢说什么。 谁叫这位最得僖帝爱重呢? 因为这个,暗地里咒骂、背后扎小人儿的也不在少数。 不过楚路着实不在意那些,骂两句又不会少块rou。比起别的麻烦事来,楚路其实觉得这环节挺好的,既稳了他大jian臣大贪官的人设,又有了去赈灾的银粮。 当然,要是没灾没害的就更好了。 系统称呼宿主这行为叫【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楚路觉得这实在不太对,毕竟这法子一开始还好,但等灾一年年闹、国库银子也一年年的少,最后全指着他这中间商贴补,简直是惨绝人寰,就是他有再多来钱的路子也扛不住这么造的。 于是在朝臣的眼里,这位霍相真是心一年比一年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