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62章 舌战群臣(4K求粉红票) (第2/3页)
特权且高官厚爵的大臣们的声音尤盛。 一时间整个朝堂上都弥漫着浓烈的怨气。 竟然有人敢公然反对沿袭了几百年的政策? 不少人顿时有种好日子活到头了的感觉。 由于对这个计划心怀恐惧,因此大臣们便纷纷提出反对的意见。 “皇上,先帝们感念有功之臣才给他们封赏,这本就是顺应民心、鼓励立功的一件事,因此才得以代代相传无有异议,如今要将他们的功爵去掉,这无疑于否认了他们的功劳,这样下去还会有谁愿意为曦国的江山抛头颅洒热血呢?”宰相成纪藩首先出列表示反对。 “废除贵族世袭制的初衷并非是针对有功之臣,相反正是为了鼓励大家立功,因为它的封赏是针对个人而非家族的,这样一来,便杜绝了‘无功者也受荣禄’之不合理现象。试想想,如果父亲有功,我们重赏父亲,这肯定是毫无异议的,但连他的儿子也一并重赏,这合理吗?”沈喜臻出列,不慌不忙地反驳道。 “俗话说:一人有功,三世显荣,父亲受封赏,儿子也沾光,这有何不妥之说?”又有一大臣出列反问。 “大人,我问您?您的阿爹和您的能力一样吗?”喜臻一脸镇定地问。 “能力当然有大有小。”那大臣不悦地答。 “很好,正因为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所以父亲或许是个骁勇善战的人,但他的儿子就未必是了,那么,把不善战的儿子安排上战场并且让他担任指挥官,这样的安排合适吗?”喜臻接着追问。 “当然不合适。” “所以说,我们想要的便是直接嘉奖这个父亲的功劳,至于他的儿子,如果他要获得封赏便得自己主动去立功,这不是很公道的事吗?”喜臻又问。 她的声音虽然不大,但说的话却句句在理,不容反驳。 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那么,我想要的便是这样的效果,给有功之人本人一定的封赏,但不涉及其家人,这样不仅能鼓励其他人争相立功,也避免了让无功之人受禄的不合理现象。当那些失去了世袭福利的贵族子弟们为谋自身的发展而纷纷走出家门时,他们的谋生能力便提高了,曦国便少了一大批的纨绔子弟,这不也为你们减少了后患之忧吗?”喜臻说。 众臣们面面相觑,竟无言反驳。 确实,王孙贵族的后代们中多的是纨绔子弟,他们因为有高官厚禄的父辈照顾着,还真没有几个能走出家门去接受风雨历练的呢。 喜臻这番话倒是说到了他们的心里去。 可是,人都是有私心的,谁也不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利益被削减,因此大家很快又开始找理由来反驳了。 “废除贵族世袭制已经是对贵族们的致命一击,再抽走他们的田地便说不过去了。”又有一位大臣出列反对。 “同在一片蓝天下生活,为何有的人堆金积玉 、肥马轻裘,有的人却食不果腹、 流离失所?我知道这跟个人能力的差距有很大的关系,但我们的制度也还远不够完善,一个好的制度是不会出现贫富差距这么巨大的现象的,所以,难道我们自己不该反省一下吗?”喜臻又问。 “广安候你这话就是强词夺理了,难道他们的贫困是我们造成的吗?难道他们自己不应该反省一下吗?贫富悬殊的现象历来皆有,我还没见哪个有能力将它消灭掉的。”这位大臣显然很不满意喜臻刚才的那番话,气势汹汹地反问。 “很好,你这问题问得真妙,俗话说人生在世不外乎衣食住行,食住尤为关键,然而大部分百姓都没有土地使用权,试问食从哪里来?因为他们没有田地,为了解决个人温饱就不得不去当奴隶,这样的人生又怎么可能会好?就更别提实现个人的理想了。”喜臻将声音降低了,但是气势却越来越高了。 “那么,广安候,你是希望曦国的人们都能实现个人的理想?”吏部尚书方峰达出列问道。 通过沈喜臻刚才的这番话,他隐约明白了她推行此次改革的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