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尝春酒(美食) 第57节 (第2/2页)
人隔着雨幕向林绣喊话,“小娘子,要进来吃个果子吗?” 老翁看眼某个清正的身影,笑着轻拍她肩膀。 林绣手里还拎着断了带子的草鞋,闻言只能歉意一笑。 “多谢婆婆啦。” 冷雨淅沥,水波荡漾。 趴回他颈窝,林绣感受到某人耳尖一点异于平常的温度。她又换个舒服的姿势,这条路竟长得怎么也走不完。 渺渺天地,耳边喧嚣着草籽与风的私奔。 心照不宣中,画中人距离渐近,雨点皴总算变成了米点皴。 ---- 一场雨后,扬州城恢复了它本来该有的温度。眼看着一日冷过一日,木窗上都挂了层薄霜。 那冰凉浓酽的杨枝甘露才刚淡下去,如意馆立即挂上新招牌。 甜滋滋暖融融的气息勾来几个过路人。 “这黑不溜秋的是何物?” 桃枝笑盈盈地解释,“是五墨宝黑芝麻糊。” 有位极年轻的小娘子掀开布帘补充,“全是今年新收的芝麻。客官来一碗?” 黑芝麻炒熟,一股脑倒石墨里碾碎,再扔进去同等分的淮山药和各色豆子果仁。芝麻红枣赤小豆花生核桃仁,这五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黑乎乎黏哒哒的浓稠一锅,散发着极动人的柴火焦味。 林绣搅着锅底,莫非这就是传说中五彩斑斓的黑? 炒芝麻不算是技术活,但必须用心。时间短会有生味,片刻没看住就糊嘴发苦。林绣自知没耐心,大任就转交到梁新和郭柏肩上,用大铁镬慢慢翻炒。 自己则泡了壶茶,悠哉悠哉地搬个小板凳到门口捡豆子。 连着几天她都没发现城管,便大着胆子暂且占用下城市公共用地,把小摊支在了店铺大门口。 现盛现卖,要的就是暖和与新鲜。 芝麻糊几文钱一碗,过路的人都有钱叫一份。就着寒风喝完,身上暖融融的有了劲,便免不了再进店转转。是以这两日如意馆买卖极其红火,算盘都拨不过来。 没用几天,如意馆作为京城来的大酒肆分店,名气高涨许多,主要是在平头百姓里先有了声音。林绣又雇佣几个女孩子来店里帮工。 一碗黑芝麻糊没吃饱不怕,有意犹未尽的,便走进里间坐下。早有青衫白巾打扮的小娘子引客人到柜台旁。 窗明几净,陈列一新。 甜蜜的桂花糕,酸香的山楂锅盔,葱香的小蛋糕,咸脆的牛舌椒盐饼从人到点心都漂漂亮亮干干净净,实在赏心悦目。 如此一顿并不算贵,还能吃个饱,何乐而不为? 铜壶在灶台上“滋滋”响着,小店门口人头攒动。算盘拨声二三如打豆,在生意人眼里算极美妙的音韵。 每日的备料从一早开始,方子简单,早给梁新拿去研习。林绣乐于当个吉祥物,在柜台后满面春风地迎来送往。 左邻右舍心里攀比着,难免有些眼热与不忿。当然这隐含艳羡的小小敌意只深藏心中,面对这家远自盛京来的甜点铺子,面上仍是万分的客气。 光是立冬这一天,林掌柜就收到了来自街坊数家食店的消寒赠礼。 桃枝刚把花枝摆在柜台,又被隔壁杂货铺老板娘叫去,拖回兜葵菜。 还没见过这样圆溜溜rou滚滚的葵菜呢。 林绣搓开外头的泥土,放在掌心闻了闻,不由翘起唇角。 “我们中午吃葵菜炒rou吧。” 在立冬这日习俗应吃生葱驱寒,现代人林绣不太讲究这个,让店里不爱吃葱姜蒜的几人双手双脚赞成。 用过午饭,林绣和桃枝商议着给街坊们回礼。桃枝一身毛绒羊羔袄,喜庆如散财童子,一家家走下来,俱是欢颜笑语,只是到左手边紧邻着这家酱菜铺子时却大门紧闭。 她捏着最后一袋没送出去的松仁牛轧糖,一个个丢进嘴里。 浓而不甜,好吃。 嘴里塞得鼓鼓囊囊,说话也有些含混不清。“一连几日都没见开门,兴许老板回家消寒去了。” 林绣点头,“过了冬假我亲自去看看。” 几人足足吃了三天葵菜炒rou,第四日还在门口见到了提着赠礼的酱菜铺掌柜。 林绣与这一口盛京话的徐掌柜有些浅浅交情。 梁新接过徐掌柜手里的赠礼,天青色小罐装的梅菜笋丝、麻仁金丝、白糖蒜,俱散发出醇厚酱味, 徐掌柜放下手里提的浆糊桶子,四周一顾,由衷地赞叹。 “林掌柜不光厨艺好,也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林绣象征性地羞涩一下,还没斟酌好客套话,就见她拿起个青莲酥,“这许多漂亮点心怎不全展示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