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枭雄卢俊义_第九十八章 兵陷东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八章 兵陷东平 (第1/4页)

    张叔夜虽然自以为掌握了卢俊义梁山义军的真实兵力,也不愿冒险出兵。二年前他因弟弹劾蔡京受牵连,贬监西安草场。一年后因天下大乱,因张叔夜知晓兵事,再加上朝廷上宿太尉和谏议大夫赵鼎等人的鼎力支持,被朝廷破格擢升至京东西路经略宣抚使兼济州知州,后来朝廷见山东卢俊义愈发猖獗,再次擢升张叔夜为京东两路宣抚使,领青州知府慕容彦达、东平府知府侯蒙、沂州知州蒋园等山东诸州府军马,专门围剿梁山义军。

    张叔夜已年近五十,前番仕途上的起伏让他感触良多,同时让他在用兵上也趋于保守,朝廷上蔡京老贼正密切注意山东的战事,如他张叔夜一旦战败,就再无翻身机会。河北大名府的梁中书麾下十万兵马受蔡京老贼指使按兵不动,不做配合;而青州知府慕容彦达贵为皇亲国戚,非他张叔夜能够指挥得动的,况且青州距离梁山泊又甚远,他张叔夜能够仰仗的只有环梁山水泊的濮州、济州、东平府和东昌府的人马。

    保守起见,张叔夜命靠梁山最近的东平府知府侯蒙领兵马都监董平做试探性的攻击。

    侯蒙也是一代名臣。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每次都是名落孙山,岁岁失意,直到三十一岁,才得了一个乡贡,加上他其貌不扬,因此,人们颇有点看不起他,对他也就极不尊重,常常讥笑他。这年时值春天,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候。这时就有几个很会开玩笑、拿人取乐的年轻人,做了一个大风筝,在风筝上画了侯蒙的画像,画得十分可笑,拉上线,就将风筝乘风放到半空中去了。风筝在空中飘舞,侯蒙的画像当然也随风飘动,情景很是好玩。人们认为,这回侯蒙见了,非大发脾气不可。那知将侯蒙喊来,他一见却哈哈大笑,不禁诗兴大发,说:“你们把风筝放下来,我要写一首词在风筝上,这样配上才更好。”几个年轻人听了他的话,不知侯蒙要写什么,也就把风筝放了下来,侯蒙提笔在风筝上写道: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后来侯蒙进士及第,一雪前耻,后任宝鸡尉,知柏乡县,徙襄邑。在任干练有能名,擢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崇宁间上疏论十事,迁侍御史,改户部尚书。大观四年,除同知枢密院事,进尚书左丞。政和元年十月,因直言蔡京心术不正,为蔡京忌恨,谄言于帝,降为东平知府。侯蒙曾献言招安卢俊义,让梁山义军参与围剿方腊,因赵佶忌恨卢俊义兼辽人索要卢俊义甚急,招安之计束之高阁。

    面对这个晓畅兵事的一代名臣,卢俊义不敢大意,派石秀快速联络安插在东平府的特工人员,探查侯蒙的出兵时间和人数。

    侯蒙接到张叔夜的军令后不敢怠慢,于九月初三从东平府出发,从水路直接进犯梁山。东平府整体是一个神龟的形状。东、西各二门,代表龟的四足,南门为出头门,北门为扭腚门;城池中部略高于四周,周围有护城河环绕。登高远望,城市就像一只巨龟静卧。龟主寿,有城寿万年之意;另外可能考虑到城址离湖太近,龟能镇水,亦有防止水患,祥和平安之意。东平府背靠王陵山,所以北门扭腚门说是门,其实是一堵悬崖不能出入,东门靠山,也不便于出入,南面是广阔的平原,全是沃野良田;西部洼地是碧波万顷的梁山水泊。

    早在数月前,侯蒙就开始在东平府打造战船,cao练水兵。侯蒙还准备倾巢出动,将东平府的五千禁军尽数带来,另外还有五千厢军做辅兵,共一万人马杀奔梁山大寨,前锋是东平府兵马都监双枪将董平;而东平府只留了区区三千厢军做防守,可谓后方严重空虚。

    卢俊义根本没把这么一点兵力放在眼里,他关心的是怎么打才能少些自己的损失,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蠢事他是不会干的。另外卢俊义并不愿意老是使用水泊的水利地形,除非京师禁军从东京开过来上百艘大船围困梁山寨,否则卢俊义不会轻开水战,原因很简单,大部分士兵得不到锻炼,另外沉船太多缴获太少。

    根据东平府那边传来的情报,卢俊义汇合第一师、第三师和第四师的高级军官,协同各部的负责人员,召开了战前会议,研究了一下怎么打好第一次上万规模的迎击战。卢俊义虚心听取了每个人的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