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枭雄卢俊义_第一百一八章 再造火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八章 再造火枪 (第1/2页)

    在卢俊义跟凌振一道研究改进火炮结构的过程中,原始的药捻引信在试炮的一个月中就被卢俊义给否定了,随后就研制出了雷汞,然后就是雷管,随后就有了火帽,火帽、火药和弹头装在一起就成了炮弹,随即开花弹等各种结构的炮弹也应运而生,所有的火炮都改进成了拉绳式的撞针发射,既克服了大风大雨天气对使用大炮的限制,而且在精度、射程、威力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而且在卢俊义长达一年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教学下,以汤隆为首的近千名工匠都在反思自己的经验主义做法,他们将学到的科学理论知识跟他们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后,诸多奇思妙想都出来了,像卢俊义描述的机械科学里的刀具和机床,汤隆他们也造了出来,当然跟后世那种精密机床完全没法比,暂且也称之为山寨机床。由于卢俊义的电学知识很残缺,不能将梁山从铁器时代一下子就带动到电气时代,老实说,离蒸汽时代还差得很远。

    现在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搞那么多东西,毕竟卢俊义穿越到这个时代已经有些晚了,已经二十七八岁,就急匆匆想先把中国统一了再说,现在能做的是科学启蒙,至于物理、化学等科学的奠基发展都依赖于这些工匠和梁山军校科学系的孩子们了。

    现在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军工产业。

    继新式火炮陆续问世以后,卢俊义就想发明新式火枪。

    其实北宋末年已经有火枪问世了,只不过是山寨到极点的火枪。它用一个或两个竹筒装上火药,绑缚在长枪枪头下面,与敌人交战时,可先发射火焰烧灼敌兵,再用枪头刺杀,兴起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后来金人发明了“飞火枪”,枪头下装有2尺长的药筒,内含柳炭、铁滓、磁末、硫磺、砒霜等混合药剂,具有燃烧、毒烟、喷射等作用。到明代时,火枪改进一步,枪柄六尺长,末端有铁钻,枪头一尺长,枪头下夹装两支喷射药筒,用引信相连。使用时两个药筒相继点燃喷射火焰;枪头两侧有钩镰状的铁叉,两长刃向上可作镋用,两短刃向下可作镰用,具有烧、刺、叉、钩等作用。

    卢俊义想要的自然不是这种火枪,而是后世的燧发枪,如果可能他更想要机关枪,只可惜机关枪更像是个梦,燧发枪比较现实一点。

    有了卢俊义这个穿越者的存在,北宋末年出现燧发枪或者出现比燧发枪更先进的枪械一点都不奇怪,因为他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他粗读过一些枪械发展史,是在网上翻看架空历史小说的时候随便翻看的,自然知道枪械发展史中哪些弯路是不用走的。

    北宋末年想要有燧发枪,最大的障碍就是这个时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局限,当然还有中国人科学思维的局限。中国人太喜欢笼统、形象和经验思维,不喜欢量化、具体、有逻辑和归纳地思维,所以中国至今为止出现的都是零星的经验科学,理论科学不被提倡反遭打击,在这样气候下出现的四大发明几乎也都是经验主义的无奈产物,并不是理论形成后自然而然的结果。卢俊义决定要打破这个科学僵局。不过要想改变中国人对科学技术的认知,恐怕要几十年的教育熏陶,而眼下,卢俊义就想要用火枪快速解决战争,他不想老是用冷兵器打来打去,汉族这个农耕民族,没有蒙古那个游牧民族那么大的机动能力和不用理会后勤的优势,如果不靠火药催生出来的火炮和火枪,能不能避免蒙元满清带来的灾难都是未知数。

    即便卢俊义非常清楚机关枪是怎么样的结构是怎么样制造的,他还是要尊重北宋末年的生产力水平。何况他根本不懂机关枪的原理,他只是稍微知道火绳枪、燧发枪的一些原理。

    基于粗略的了解,卢俊义首先淘汰了火绳枪。

    相对于“背上一里长的火绳打一天仗”的火绳枪,仅仅需要几小块打磨好的燧石片的燧发枪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和火绳枪相比,燧发枪最大的优点,不仅不用担心夜晚有燃烧火绳的光和火绳独特的气味暴露目标,而且射速更快、口径更小、枪身更短、重量更轻、后坐力更小、射程更高。

    另外,和火绳枪仅为50%左右的点火率相比,燧发枪因为结构上的优势,点火率高到了85%以上。纸壳子弹问世后,使燧发枪的射速进一步增加。纸壳子弹关键是在装弹步骤上大大节省了时间:它是一个纸制弹筒,外面覆有油脂,里面有定量的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