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3页 (第2/2页)
作者有话要说: ①为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 第56章 隐户 沈实垂下眼睑。 修长的睫毛快速的刷了两下,然后低声道:“好。” 堂堂正五品的锦衣卫千户,隐姓埋名,就这么给一个正七品的知县打工了。 锦衣卫办案,沉稳,可靠,准确,高效,这是出了名的(私设咳咳)。 作为锦衣卫南镇抚司的千户,沈实更是如此,他一个什么稀奇古怪的案子都见过的锦衣卫千户,过来查些乡野小案,那真的是大材小用,杀鸡用牛刀了。 木析感慨的围观了一下沈实办案,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一个好的官员,就是要知人善用,这样才能解放双手,去做一些更值得做的事情。 比如——财政赤字。 比如——这些地方宗族该怎么处理。 哦,不对,说宗族其实不太合适,其实就是一些地方上极其有声望,有财富,有势力的,以宗族为形式的地主。 其实地主在封建社会很正常,可是这些地主不一样。 她们的手底下,有太多太多的隐户了。 这些隐户,没有大宁户籍,也没有人身保障,即使是被打杀了,告到官衙也无用——因为理论上来讲她们不属于官府的属民。 当然同样的,作为隐户,他们也无需纳税。 木析看着手底下的户籍数头疼。 一县之数,六千余户人家,按成丁算的话,大约有三万多人口,如果不是对数字很敏锐,对地方事宜有一定了解的,说不定是看不出这个问题的。 这要是按照文岭县的面积跟人口算,这个人口密集度,方圆几百里不知道有没有一个人。 就算去掉那些极端地形,比如森林,比如高高低低的山脉,比如湖泊河流,剩下的人口密集度那也不对啊,这么算的话,文岭县辖下那最多不就一个小镇,两个乡?这糊弄谁呢? 她想了想,毫无疑问,有些山民,也就是山村肯定是没有被攘括在内的。 估计那些山村穷的,衙役一来不愿意走那么远的山路去征税,二来也心知肚明,真要征税估摸着也没什么油水可捞,他们要那些山民那两三个破烂做什么? 剩下的,那就是被那些又是富户,又是地主的人护在手底下的隐农了。 隐户的由来已久,一般都是由于朝廷征税过多,百姓负担无力——一没有财产,二没有田地,三又面对各种名目繁多的杂税,最后为了求生,只能沦落到寻求当地大户的庇护,成为隐户,只让地主收租,而不给朝廷纳税。 这么看来隐户从百姓的角度似乎是合理的。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