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8页 (第1/2页)
但是木析就是能很快发现,并且挖掘出属下的才能,然后把属下放准位置。 这也是为什么马判官要把自己大女儿交给木析,并且不惜因此站队的原因了。 其实几个副官里,木析最想撬动的就是马判官,许同知跟胡同知都是其次。 马判官除了出身比其他两个官员差了点,但能力其实比二者都强。 马判官是举人补官,一步步走到现在的。而许同知是三甲同进士出身,胡同知则是二甲进士出身。 许同知这个出身,顶死了也不过一个从六品州同知,被排挤到孟西州五六年,幸运的提了一级当正六品州同知,但实际上这已经是她的顶点了。 再往上走,同进士出身就是她的阻碍,除非功绩过人,或者上头有人,不然很难再往上走。 相反胡同知反而可能再往上走一步,她比马判官和许同知都好的一点是,她是纯粹的宁朝中原族人,而其他两者都不是,起码不完全是。 所以胡同知跟木析都心知肚明,本来朝廷和吏部是希望胡同知和孟西的知州能拿到权力的,孟西州知州被架空后,吏部则完全把希望放在胡同知身上。 本来的安排是,木析也在这里熬个□□年,然后配合胡同知拿到孟西州的权力,压下孟家。 毕竟当时那个情况,中原过去的官员在承安府里,只有寥寥几个官员拿到了实权,其中胡同知是孟西唯一一个拿到实权的。 自然是以她为主了。 当时木析也知道,州衙里,胡同知是有隐隐护着她的。 但是现在朝廷放弃了胡同知,转而支持木析,甚至是这样大力支持木析,那么胡同知要怎么想? 木析不知道胡同知怎么想,反而两人都心知肚明,但也不会轻易宣之于口。 拉拢马判官,又知晓胡同知不会轻易违背朝廷的意思,转投在孟同知门下后,木析就放心的搞自己的事情了。 她第一个想搞的就是手底下新并入的县级官吏, 她的新镇新乡村计划,之所以等文岭县升级为州后没有再搞,不是因为没钱了,而是她敏锐的察觉到其他县的官吏并不老实。 她敢从医药署往下投银两,那些官吏就敢伸手贪墨。 即使真的建城镇了,入住的是哪些人,那就不知道了。 甚至木析还知道,她原先管着的文岭县里,也一定有有问题的,不仅仅官员有问题,怕是底下的百姓也有浑水摸鱼的。 不过她没急,百姓先不管,先让她出手整治一下手底下的官吏。 官员有官员的贪法,典吏有典吏的贪法,官员贪就贪上头来的大钱,再拿一拿手下官吏的孝敬。典吏则直接从百姓身上剥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