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5页 (第2/2页)
百姓,她见过流民进了城后,趁乱抢夺原居民的财物,甚至趁乱害命的都有不少,所以大部分官员都是不愿意往城镇内放进来这些不安定因素的。 木析所料不错,雪一直在下,仅仅不到一个月,大雪封山,雪灾越来越严重,已经开始控制不住了。 官员都喜欢捂盖子,但有些事不是你想瞒就能当成没发生过的。 承安府这地方,目前除了文岭州之外,都是耕地少产量低,百姓交完了税手里完全没有能撑到次年年中的余粮,穷的响叮当,一发生什么天灾人祸一点都扛不住的那种。 雪灾把房子压塌了,雪一直在下,没有住的地方也带不走没有吃的,种地也种不了,那自然只能成为流民。 靠文岭州近的百姓都在往文岭跑。 文岭的官员默不吭声,在知州的默许之下默默把人安置在隐户原来居住的房子,现在的空屋子里。 等到流民越来越多,文岭也安置不了的时候,又恰好赶上吏部的考评,事情已经闹大了。 圣人先调动的是刚刚成立的,宁朝第三粮仓的粮食。 文岭州把粮仓的粮食运往了其他受灾的县内,吏部在西部这边官员的考评开始往后挪时间。 直到春耕结束,除了文岭州,其他的州县都因为雪灾伤亡严重,甚至这还是文岭州帮忙安置了大批流民的情况下。 而现在这些流民都不想走了。 哪怕是那些传闻中文岭知州并不喜欢的百姓,过得也比他们这些流民原来的生活好。 木析默默往上递交折子,说是辖下的流民太多了,不肯走,而且他们原籍的官员居然不愿意收回这些百姓,说是等她们文岭养个两年再还给他们,希望朝廷跟知府能主持公道。 然后知府大人说,你先帮忙安置一下呗,现在错过了春耕,这些百姓若是返回原籍,那得饿死啊。 第74章 国子监祭酒 知府那意思就是文岭先养个两年,等其他州县恢复后再把百姓遣返原籍。 但木析的意思是,这些流民太多了,文岭州内安置不了。 她可以出粮,但安置这么多流民在文岭境内不行。 圣人就问了,为什么不行。 最后木析把流民的数量跟州内百姓的数量往上报。 朝廷一看,沉默了。 流民的数量竟然比治下百姓的数量还多,这确实是不可能收容得了的。 也真亏得文岭州能在既往外送粮食,又安抚州内受灾百姓的同时,还能安置得了这么多流民啊。 不过也能看出木析的能力确实很强了。 吏部考评完,给的成绩又是上上。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