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被迫嫁给暴君之后 第97节 (第3/3页)
那个副使看萧衍神色很冷淡,以为他无动于衷,还想再陈情两句,说明利害,苏唯贞已经过来请他出去了。 副使无奈,只能行礼告退。等他走了,萧衍的神色才严肃起来,立刻命人去取舆图。 元焕这人素来狡诈,萧衍跟他交手,不得不小心。但元焕不会轻易放别国的军队进入北魏。到了要求援的地步,北魏国内的局势,恐怕已经超出外人的想象。刚才那人有句话说得对,唇寒齿亡,北海郡紧邻大梁边境,元翊的真正目的,恐怕不是北海而是大梁。若元翊真的驱兵十万南下,恐怕会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萧衍刚才在副使面前,故意装出一副游刃有余的模样,是不想被那人看到他的心虚。 萧衍眉头紧皱,吩咐苏唯贞,“去把沈约和柳庆远叫来。” 第118章 恳求。(二更)…… 沈约是孤家寡人, 家里冷冷清清的,过年也没什么气氛。只早上去了桓家一趟,送了节礼。而柳庆远在京城里也是孤身一人, 往年都是在军营里值夜, 或者去萧衍家守岁。 所以内侍一叫他们,他们就立刻进宫了。 萧衍站在挂起来的巨大舆图前面,把元焕写来的求助信拿给他们看。 “陛下, 这中间可能有诈。”沈约如实说,“如果我们抽调都城附近的五万兵力去北魏, 很容易导致建康兵力空虚。若有心之人此时生事,我们将会很被动。” 虽然当初他们从荆州打到建康,只花了不足三个月的时间,但原本他们也只有三万人起兵,人数本就不多。后来战事结束,为了减轻国库的负担, 恢复生产, 萧衍又将大多兵士放归乡里。所以要一下分出兵力支援北魏, 并没有那么容易。 柳庆远点头, 同意沈约所言。 萧衍双手抱在胸前,盯着舆图上北海郡的位置, “如果元焕说的是真的, 十万兵力压到边境, 北边的防线会直接崩溃, 直捣建康。当年瓜步之战的教训,还不够惨烈?朕不能容许,北魏骑兵踏入国境一步。” “既然如此,陛下可想好从何处调兵?”沈约问道。 萧衍看向扬州的方向, “北府军。桓玄刚掌扬州刺史,可能还没办法跟北府军完全磨合,朕打算命他为主将,王赞为副将,大军先到开平郡,再观后效。” 柳庆远飞快地做着手势,大意是北府军驻扎扬州多年,实战经验并不丰富。且若北魏使诈,骗北府军和他们联合,再杀回建康,那他们才是真的无力抵抗。 这些问题萧衍都考虑到了。 他选择相信元焕,一来是对北魏国中形势的分析。元翊早就有南下的私心,否则也不会在高丽和大梁有连番的动作。但魏帝显然不想再打了,所以几次三番派人要跟萧衍议和。他们父子离心,又或者是魏帝生病,被元翊所控制,元翊现在算是北魏的真正掌权者,很有可能会对元焕这个最大的威胁下手。 北魏的皇族构成本就十分复杂,历来争斗不断。何况在皇权面前,亲父子,亲兄弟也不过如此,更何况是叔侄。 萧衍帮了元焕这个忙,至少可以保证将来跟元焕谈条件的时候,有个筹码在手上。 “庆远,这年你过不成了。速带一队人马前往边境,朕要知道,元翊派谁为主将,其他地方是否还有伏兵。尽快把确切的消息传回来。” 柳庆远抱拳领命,迅速地退出殿外。 萧衍皱眉沉思,他越冷静的时候,说明心中的思虑越重。 沈约问道:“陛下还在担心什么吗?” 萧衍摇了摇头。对于打仗的事,他向来谨慎,一般会做很多设想,然后每一种都要想应对的办法。详细说起来太婆婆mama,所以他只会捡重点说。他不是个喜欢表达的人。 “陛下在里面吗?” 殿外响起王乐瑶的声音。她跟太后谈完天,发现萧衍不见了。萧宏说他来了中斋,明日就是除夕了,按理说朝堂官员早就回家过年了,谁这个时候还要见皇帝?她担心有什么事,所以过来看看。 “沈侍中在里面,娘娘稍等,仆去询问一声。” 苏唯贞进殿来,询问萧衍,萧衍让内侍把舆图收起来,若无其事地坐在案后。 稍后,王乐瑶进殿行礼,竹君手上的托盘里,放着一些药丸。 “刚好沈侍中也在。”王乐瑶从托盘上拿了一颗药丸,装在精致的小袋子里,递给沈约,“这是尚药局新制的辟瘟丹,今年用了芸香,味道很好闻。沈侍中拿回去烧了,辟邪祛湿。” “多谢娘娘。”沈约恭敬地接过,发现王乐瑶又拿了一个袋子给他,“这是给内司的,她还在养伤,明晚的宫宴我就不请她了。请沈侍中代为转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