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重回高考那一年 第31节 (第3/3页)
学郭沫若的诗词,那么多首,表达的思想还不尽相同,真的很让人崩溃。 看过默写题,纪时长舒了一口气,还好,没有他不会的,只要答题的时候细心一点就行了。 他下意识地翻到最后一页去看作文,这次的作文居然是道命题作文,题目叫《以爱之名》。 看到作文名的一瞬间,纪时居然想到了曾泰然——这次曾泰然又有东西写了,这是纪时脑子里晃过的想法。 但——他应该也有东西写的。 纪时脑海中瞬间闪过自己的高中、大学乃至毕业后的人生,他从父母那里汲取到的爱实在太多太多,他只要不掺虚假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写的话其实有很多很多。 纪时心里已经有了大概的想法,这才重新把试卷翻到第一面,开始做第一道题。 纪时做题的时候是很细心的,尤其是文科的科目,他做题的时候比理科还要细心,因为他觉得文科处处是坑,错别字,拼音,理解题……一不注意就很容易进沟里去。 当然,更重要的点是,文科的选择题排除起来很麻烦,每道题都不是那么容易得分,但拿不到分又很可惜。 一张160分的试卷,每一题的分值都不低,对比之下,大概只有默写题的分值才是最低的,一道题就1分,所以有时候写不出来大家也觉得无所谓,反正就1分。 纪时这次考试还和上次一样,照样从古诗词鉴赏这里开始卡。 这次考的鉴赏古诗词是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边塞诗向来属于诗词鉴赏里的热门,因为诗人的情感容易理解,古诗词鉴赏一般也不会选那些太偏的诗词,基本都是学生时代有所了解的诗人。 纪时思考的时间长,写字的速度倒是不慢,他做题的时候视线往两侧偏了偏,发现自己左右两边的学生都翻到下一页了。 他恐怕是这个考场里答题最慢的那个。 纪时看了眼墙上的钟,时间还够。 他并不喜欢在语文考试留太多时间,写完作文还剩5分钟是最好的状态,因为语文让他觉得纠结的部分基本是在阅读理解和诗词鉴赏这两块,要写的字数又多又长,哪怕留的时间够,他也没法轻易动这两部分,至少他想拿足卷面分。 其他部分也没什么可检查的,剩下的时间越多越煎熬。 数学和英语要好一些,改起来也容易,数学卷子是没有卷面分这个概念的,一道题写到最后全盘推翻的大有人在。 …… 这次阅读理解题还是一道散文,比上次还夸张,因为这居然是一篇写景的散文,用词和说明文有些接近,作者极力描写一座山是多么的绿,多么的陡峭,溪水是多么的清澈,他是多么的爱。 纪时:“……呵。” 不好意思,这个风景区他去过,真没这作者说的那么好。 第一问是,作者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描述这处风景的? 纪时只能把文段里的关键句子找出来,看卷子上留的空白,留了三道杠,只能写三行,他把要写的内容缩了缩,按编号往卷子上抄。 阅读理解从某种程度上说万变不离其宗,作者表达的情感必然是要体现的。 纪时虽然觉得煎熬,但他毕竟练过不少题了,写着写着也就习惯了。 最后一个小时,纪时的视线完全停留在作文上——《以爱之名》。 这个名字听起来更像是表达父母以爱之名囚禁子女,让子女随他们意愿行事、成为他们cao纵的木偶的主题,这种情形确实是普遍存在,但纪时想写的内容却是反其道而行之。 他写的是自己的人生经历,只不过省略了一些细节的内容,别人也不可能猜出他写的是自己。 写自己真情实感的东西就不需要憋字数了,纪时写得很顺,甚至觉得试卷上800个字的格子不太够写,不过语文的字数要求向来是不少于800字,超出一点字数也没什么关系。 他估摸着,这篇作文写出来会有两个结果,一是完全背离了出卷人想表达的主题,超低分,另一种就是能拿一个高分。 纪时以自身的经验看,语文考试结束之后,作文是属于可以大概判断出结果的范畴,题目符不符合规范,内容有没有偏题,表达上情感够不够,其实只要四平八稳不出格,基础分基本也就拿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