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掌上齐眉 第275节 (第1/2页)
旁边梁德逑等人闻言都是上前,纷纷传阅诏书,待看清楚诏书上的字迹时,都是辨认出来上面的确是先帝字迹,而旁边端王已是忍不住说道: “先帝当年早有属意新君,且也留下诏书传位,却因你撺掇福王谋逆害得这诏书蒙尘多年,让你有机会蒙蔽天下篡权夺位。” “如今先帝诏书在此,齐肇,你可还有话说?!” 庆帝脸色煞白的看着那诏书,再看端王得意模样,紧咬着牙根说道:“这绝非父皇留下的东西,是你,是你跟谢云宴合谋,想要谋夺皇位,才弄出今日之事!” “先帝诏书在此,岂由你无耻狡辩。” 端王冷笑了一声, “诸位大人也看到了,先帝从未曾传位于齐肇,更未曾将江山社稷交给这种无耻小人。” “他篡权夺位,谋害忠臣,为一己之私罔顾君父之恩,更为遮掩自己当年所做丑事,枉信jian佞,让得萧家满门蒙冤,让数万将士枉死临川。” “齐肇根本不配为君!” 端王义正言辞的说完之后,便朝着薄膺等人深鞠一躬, “还请诸位大人遵照先帝遗诏,废除齐肇皇帝之位,辅佐新君正位登基,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薄膺听着端王的话,再看着周围朝臣,抬眼目光落在殿外那团团围住这边手持刀剑身穿盔甲的兵将,他握着手中诏书说道:“先帝诏书,的确未传位陛下,且陛下所做之事,不堪为君。” 庆帝踉跄了半步,抬眼道:“薄相……” 薄膺静静看着他: “老臣曾与陛下说过为君之道,陛下可还记得?” 庆帝满是难堪的看着薄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渡众生,平天下,无志不君,无能不君……臣闭其主,则主失位,臣制财利,则主失德……” 他对着庆帝说道: “臣早就与陛下说过,为君之人,有些事情可为,有些事情不可为,就算做不到兼济天下心有光明,也至少不该以阴私手段乱了朝政,丢了民心。” “萧家之事,陛下太过。” 庆帝听着薄膺训斥,如同当年他还是皇子之时,求学于薄膺之时被他训斥一样,脸上乍青乍白,难堪至极,而他也知道薄膺话中那句“太过”指的是什么。 如果当初临川的事情刚一出来,他能够宽容萧家,能够不赶尽杀绝,能够约束豫国公甚至早早将其处置,还萧家一个公道,萧家依旧会是那个忠耿之家,谢云宴也不会为替萧家复仇转投端王麾下。 如果漕司之事刚出,谢云宴将那些证据送回京城之时,他能够有所决断,听从薄膺之言早早审了方玮庸,干脆果断的将此事止于豫国公府。 那也不会一步步推着谢云宴夺了兵权,让端王钻了空子,让他自己落得如今民心尽失,朝臣反目,甚至还将先帝遗诏也牵扯出来,落到如今这般地步。 萧家的事情如果暗下私审,没有今日刑部公堂一事,他不会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他能听薄膺劝谏…… 如果他没对萧家生忌惮之心,没想要对他们赶尽杀绝,他又怎么会落到这般境地? 庆帝后悔了,他抬眼看着薄膺时眼中通红: “老师……” 他已经多年未曾这般称呼薄相,此时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帝王,也不再是那个挥斥方遒手握权柄,一言可定他人生死的帝王。 他只是穷途末路之上的一个可怜之人,一个即将失去权柄满心惶惶的普通人。 庆帝对着薄膺时满是哀求之色:“萧家之事是朕有错,是朕听信谗言,被方玮庸所骗,也是朕忌惮萧家才会生出邪念,朕愿意写罪己诏,愿替萧家平反,愿向天下认罪。” “老师……” 帮朕。 薄膺看出了他的哀求,只可惜…… 他移开眼:“老臣帮不了陛下。” 如果临川战时,他肯派兵增援。 如果萧家落罪时,他肯自省留一丝情面。 如果刑部堂审之前,他肯说出罪己诏之事…… 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 如今,谁都帮不了他。 庆帝仿若失去了最后一丝希望,眼神黯淡下来跌坐在地上。 端王看着庆帝这般狼狈的样子,心中快意至极:“薄相何必与他多言,这种忘恩负义之人,怎配为君?” “先帝当年留下诏书,诸位大人便当遵照父皇遗愿,辅佐新君登位,届时也好严惩齐肇、方玮庸等人,给萧家,给朝廷,也给天下一个交代。” 薄相看着端王几乎喜形于色的模样,目光有些深邃复杂。 “国不可一日无君,王爷说的没错。” 他伸手将诏书递给端王,开口说道,“王爷既已知先帝诏书内容,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