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案七楼坠落 (第8/12页)
画面中:此人的头上戴着一顶宽大的鸭舌帽,鼻梁是架着一付墨镜,因为当时的光线明亮,虽然嫌疑人做了伪装,但是可以判断出他的身材、衣着、鞋子和脸上的大致轮廓。 他俩看完之后,把那段录像复制到u盘上,带回刑警队。 吴江和吕莹莹回队了,他们询问了周山坠落前后在场的十几个人员,但没有查出什么问题。看到江一明和小克带回价值连城的录像,兴奋不已。 吕莹莹对录像进行截图,然后做了处理,嫌疑人的容貌更加清晰了。嫌疑人中等身材,脸型瘦长,皮肤黝黑,下巴很尖,嘴唇很厚,穿着伪劣的耐克t恤和灰色牛仔裤,年龄28到35岁之间,他蹬三轮车的脚非常有劲,像常年从事体力劳动者。他的左手戴着一串佛珠,像炭一般黑……有了这些特征就好办了。 下午,江一明被市局叫去开会,吴江和吕莹莹再次来到24中工地找池阳,把嫌疑人的截图交给他看,池阳看了一会儿说:“这人应该是宫小旺……他怎么了?” “他现在在哪里?” “他是我们的泥水工,当时他也在七楼砌砖,亲眼看见我姐夫坠楼,不过……” “不过什么?” “他前天辞工了,说我们的工地死人不吉利,弄不好还会死人。” “他住哪里?带我们去看看他的住所。” “我不知道,我们的工人要不住工蓬,要不就自己租房子住,他说他有老婆孩子不方便住工蓬,就住在外面。” 吴江意识到宫小旺已经逃匿了,想在短时间内抓住他不太可能,他俩把宫小旺的工友都叫来,一个个进行询问,但每人都说宫小旺比较孤癖,从来不带工友去他家,所以没有一个知道他的住所。 曾经有个工友跟他开玩笑说:小旺,怎么从来不见你媳妇和孩子来看你?你媳妇会不会跟别人有一腿?要不,怎么从来不关心你呢?宫小旺不恼也不怒,用微笑与沉默来回击工友的嘲讽。 宫小旺是能干大事的人,胸怀宽广,不屑与人争,这符合嫌疑人的特征。吴江和小克回队,把情况向江一明汇报。江一明并不着急,他说抓获宫小旺是迟早的事,叫他俩放心。 6、抓捕归案 吴江和小克来到24中工地,把宫小旺辞职那天离开工地时的录像调出来,顺着他回去的路找监控录像,虽然这样做工作量比较大,但这是最快的捷径。吴江把自己的想法跟江一明说,江一明赞赏他的想法。问他要不要派更多的警力,协助他们。吴江说不要。 吴江和小克来到交通监控中心,用了一个上午,找到了辞职当天宫小旺的行车路线。原来宫小旺辞职之后,骑着单车从工地出发,经过五个十字路口和七个交叉路口,共10公里左右的路程,最后消失在杨家村,因为杨家村各个路口和个人的监控器,没有实行统一管理,想分头去查看录像需要好多天,吴江怕找到宫小旺的住所时,他已经逃走了,得想出一个更快捷的办法。 杨家村位于市西南方向,远离市中心,那里的房子有三分之一是破旧的平房,每个月的房租大概100到200元之间,住的都是农民工、垃圾工、无业游民等,地形复杂,安保条件差,治安非常乱,赌徒、站街女、吸毒者常常在此出没,是一个让治安民警头疼的地方。 必须争分夺秒地把宫小旺找出来,如果让他逃到境外的话,就很难找回了。他们迅速赶往杨家村,找到当地派出所民警,查询宫小旺的住处,户籍民警在暂住人登记系统里没有找到宫小旺,这是自然的,宫小旺不可能留把柄在派出所。 吴江把手机里宫小旺的截图调出来,用彩色激光打印机打印好,交给每个民警,叫他们两人一组,去查找宫小旺。为更大面积覆盖查找范围,所长安排由每个民警带头,协警和联防队员配合,分成20个组,逐家逐户走访。 杨家村是个不大不小的村子,1300多户当地人,但外地人超过本地人,要在一万多人群中找出宫小旺,谈何容易?但他们很幸运,民警才出去搜查一会儿,所长就打电话给吴江,说其中一个联防队员认识宫小旺,并且知道他的住址。 吴江和小克赶去与所长会面,所长向吴江介绍认识宫小旺的联防队员。他叫王国林,是杨家村的,见过宫小旺两三次,说宫小旺住在大通巷102号。吴江叫王国林带路,向宫小旺的出租屋赶去。 王国林说102号是一间平房,有个小院子,占地100平方米左右,院子和屋子各占一半面积,屋子里有一个客厅和一个卧室,它和一排破旧的平房并列着,房子后面是小屿山,院子门是关着的。房子后面有个小门通向小屿山。 为了防止宫小旺从后门逃走,吴江安排小克和所长绕远路,悄悄摸到后门,小克到达目的地后发个信息给吴江,说他们已经准备就绪,宫小旺后门是关着的,窗户也关上了,并拉上厚厚的窗帘,看不见屋内的情况。吴江回信息,叫他们注意隐蔽和安全。 吴江和王国林像路人散步那样慢慢走近院子,走到院子门口时,吴江用手推了推大门,大门上锁了,吴江担心宫小旺有枪,他掏出手枪,把子弹推上膛,把保险打开,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