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7页 (第2/2页)
现对李同泽来说,是新鲜血液的注入, 也是创造研究无限可能的另一种诠释。 邵淮之是个学霸,这点毋庸置疑,而且他一直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本科的时候就已经自学了研究生的大部分课程, 他从一开始,就是想投入到科研中的。 而进入李同泽的课题组,则是他开启科研的第一步。 李同泽比较忙, 当年除了学校的课题,还有国外的课题在, 所以不经常在学校,就把邵淮之安排给了于瞻代为教导。 于瞻那个时候是李同泽的研究生, 参与了李同泽名下的多个课题,算是李同泽最看重的学生了,而邵淮之毕业论文所属的课题, 刚好也是于瞻参与的课题之一。 邵淮之很聪明,又比较好学,于瞻教什么他都学得很快, 在大二下学期就已经把本科毕业论文给完成了。 李同泽有心要教邵淮之,就给他安排了课题组的其他模块。说是其他模块,但其实是将他往课题组更深的人员层次推进, 让他在这个课题中拥有发声的权力。 发声,就意味着邵淮之可以对课题的内容,甚至是对课题的研究方向提出质疑。 而邵淮之充分运用了这项权力,他对课题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最终给李同泽交了一份整合的分析报告。 按理说,数据分析虽然是属于本科毕业论文的一部分,但由于难度太大,常规都是导师教导和协助进行分析的,像邵淮之这样独立完成数据分析的情况,一般只有研究生能做到。 可邵淮之不仅做到了,他提交的分析报告还非常完美。 一度让于瞻觉得自己像是完全被邵淮之的锋芒给掩盖住了,于瞻身为研究生,身为代教导邵淮之的研究生,最后却是连分析报告都做不到像邵淮之那样出色。 邵淮之是为研究而生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于瞻都是这么认为的。 如果没有那天的话。 那是一个阳光极好的午后,正值周末,于瞻却没有休息,刚刚从实验室里出来,在走廊看见了邵淮之。后者正透过14楼仅有的窗户往下看,只看见个背影,连侧脸都隐在了日光之中。 “淮之。”于瞻说。 喊了一声之后,邵淮之却好像没有听见般,仍然自顾自地站在那里。 邵淮之的本科毕业论文已经完成了,现在是负责着课题组的其他模块,并且由于邵淮之交上去的分析报告太过优秀,李同泽甚至增加了研究的方向,而新增加的研究方向,前期的分子模拟这块就都交给了邵淮之去做。 大二的暑假,以及大三的第一个学期,邵淮之都泡在分子模拟的实验室里,于瞻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在14楼看见他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