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2页 (第1/2页)
若干年以后,当两人在自己的庄园里,回想当时的踌躇,不免又是一番感叹。 且说徐漫收到这封来信也是眼前一亮,她前世虽然吃过不少葡萄,但老实说,倒没有听说过什么特别出名的产地。 原因也很简单,这东西种类实在太多了,她就只知道吃,能叫出名字的实在不多。 什么巨峰、夏黑、阳光玫瑰、妮娜皇后、维多利亚等等,她第一次听说这么全的名字还是前世生病后,一个学生来看她带来的。 那个学生毕业后就到了基层一线,那里正盛产葡萄,还因此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寨,周边所有研学教育的观光旅游基地。 学生带着这些特产来看她,也聊起来近况,她才知道,那个在很多人眼中贫穷落后的山区,早已脱离了大家的刻板印象,就拿那一个村来说,不仅全村发展葡萄,种出多种品种。 而且全镇形成特色品牌,尔后引进资金技术,建起酒厂,带动县域市域经济增长,而那时市场上的一个葡萄酒品牌,正是她们村镇起源,后期不断发展起来的。 因为她对整个酒市场都不了解,所以之前也就不知道,后来才会如此震惊。 她没有记错的话,那位学生去工作的地方,就和能能他老家公社差不多的地理条件,不过由于时间变化,加上书里的不完全吻合现实成分,所以她也不敢确定是不是就是一个地方。 绕是如此,也给了她不少信心。 也没耽搁回了信,她当然不可能说前世的事,只是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对这事干成的信心,当然同时给她进行了风险预警。 最后她留足这一个月的家用,把手里剩下的钱都给寄了过去,至于余友芹说的五五分成,徐漫自然没同意,虽然她说着她们手里钱还不到四千,算起来还是她出得多,但想法是她们出的,更别说后面的一系列事情。 包山打通关系要人情,种植需要生产技术等等,算起来她只是占了大便宜,所以只要百分之二十她都觉得自己有些黑心。 然而一段时间后,余友芹寄回来正式合同,却坚持给她百分之三十,而且威胁她不同意就只能自己再想办法借,一会儿又哭惨起来。 她态度坚决,徐漫也只能接受,想着以后有葡萄酒制作学习或者市场开发的情况,自己再慢慢出力就好了。 签完之后她就没有过问再多,除了开始信件里所说的后面酒和观光农业的发展模式她简单提了一下,并没有过于深纠。 毕竟现在她们还在第一产业的生产第一步,种子都还没有种下,后面的路还很长。 但余友芹听徐漫这么说,还是认真思考了起来。而能义军也是通过这封信,才知道还有这么多品种,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