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9页 (第2/2页)
看了徐肃一眼,又继续道:“边关战事四起,我们随着难民一路逃,直到后来徐公子做了百夫长这才好了些。” “徐公子”有点怔,怎么进门前还叫他夫君,进门后就改口“徐公子”了? 剩下的事也不用她说了,方老爷子对这后事知道得挺清楚,提到了她的父亲,老爷子语气更软了几分,感慨道:“丫头你这几年也是不容易啊!” 方筠瑶又双手捧过一个小匣,上前几步呈给了老爷子。 老爷子一怔,心思电转间想明白这里头一定是青廷的遗物,深吸了几口气,微微抖着手打开匣子,上面放着小小一块持经观音和田玉坠,只有小孩半只手掌大小。 老爷子手一哆嗦,差点拿不稳——那观音玉的小小缝隙里,竟然还有红褐色的血迹! 方筠瑶哭道:“这枚玉坠父亲生前从不离身,直到去世前还紧紧攥着不放,可筠瑶无能,没能收敛好他的尸骨,只能带走这枚染了血的玉坠,洗了整整三日,上面的血迹总是洗不干净。” 方老爷子心中大恸,他还记得,这玉坠是青廷入学那年他精心挑的,持经观音佑他学业有成金榜题名。 这玉坠光滑圆润,没有半个棱角,就连观音大士的莲座都快没磨没了形状,一看便知是常常用手摩挲才成了这样的。本是这么小个坠子,都这么多年了青廷竟还好好留着! 两滴浊泪顺着眼角的皱纹留下来,方老爷子把这染了血的玉坠用手巾一层层包好,好生揣入了怀中。这才去看匣子里的另一样东西——是一封书信。 崭新的信封,里面的纸张却皱巴巴的,陈旧得泛了黄,老爷子目光深深地看了方筠瑶一眼——丫头有心了,这些年四处流离却还能把父亲的遗物保存得这么好。 “父亲大人亲启——不孝子青廷……” 在这信中,方青廷写尽了自己忤逆父亲的悔悟,写尽了自己对家中老父的思念,也提到了对刘家小姐的愧疚,自然也写明了自己对妻女的爱。 在他的信中,这妻女与父亲之间的抉择,这何止是两难的局面,简直是千难万难。“青廷恨不能承欢膝下,愿父亲大人福寿延年,莫要为不肖子伤心。” 信的最后字迹凌乱,甚至连落款都只来得及写了一半。 总而言之,这封书信情真意切,字字戳着方老爷子的心。方老爷子甚至都能想象得到儿子是在城破后千钧一发的时刻不去逃命,反而写了这样一封剖心的信,郑重托付给了孙女。 ——他哪能猜得到自己最宠爱的儿子于敌军初初攻城之际就开始提笔写这信,写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城破后更是吓破了胆子,生怕自己被敌人抓去剖心挖肝,当下自尽身亡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