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76) (第3/3页)
铺路?尽管没有明说,可聪明人只要稍微想想就能得出结论来了。 他看陈阜似乎不信,又道:楚家的三公子深得太后喜爱。曾酒后出言,自诩为王太孙,说姑祖母属意于他,新王秦湛一旦被废,西秦便是他楚家天下。 荒谬!荒谬!陈阜气的吹胡子瞪眼,无知小儿,也敢胡言乱语! 是不是胡言乱语不知道,可是,陈大人你看看,颛太后辅政以来,王室中人,先王血脉在朝中的还有多少?几乎都因各种理由被贬被黜了。新王如今羽翼未丰,真有半点的错处被人抓住把柄,一旦被废王鸣脸上忧色明显,这西秦基业说不定真能易主啊! 陈阜豁然站起来,这绝不能成!秦国基业,历经百年,好不容易才有了今日。岂能说易主就易主的?我等老臣,深受先王恩重,若不能保存秦国根基,将来老臣有何颜面面对地下的先王? 正是如此,如今我们正该齐心合力,阻止此事的发生。虽然到现在还没有发生,可若不能未雨绸缪,以后事情真发展到这一步,只怕就晚了 朝中暗潮汹涌,都在等关键时刻。 启禀太后,大王在蜀地将匪患清除,如今已经离开蜀地回王都,是否需要派人迎接事宜?这日议事之后,有朝臣站了出来,启禀道。 颛太后本不欲提及秦湛,没想到突然间被人提及,也不得不点头道:没想到秦王这么快就平定了匪患,哀家果然没有看走眼。此事尔等安排下去就行了,不必再行商议了,等秦王回宫,哀家自会为他接风洗尘。 众人领命,陈阜却忍不住站了出来,太后,如今大王已经弱冠之年,按理说应该能独自处理政务 话还未说完,颛太后脸色已经变了,却不得不笑道:陈卿,你知道大王一直身在宫外,直到几年前才接回宫中。大王对于朝中事务是一概不知,如何能独自处理政务? 陈大人摸着花白的胡须,摇摇头,大王聪慧,此次又轻而易举的灭掉了蜀地匪患,可以说是能力卓绝。至于政务,谁也不是生下来就会的,相信以大王的能力,学习上手也会很快的。 此事事关重大,秦国基业不容儿戏。这几年哀家还能帮上忙,就让大王先看着学着再说。等日后大王大婚,哀家自会还政于大王。诸卿,此事不必再提。颛太后强忍着怒气道。 好不容易才得到的这个辅政的权利,她岂会轻易放弃?这群老东西,除了成日里唧唧歪歪找茬还会做什么。可到底是先王老臣,自己偏偏动不得,看来得抓紧时间提拔培养自己的心腹之臣了。只希望自己的弟弟能争点气,帮自己稳住朝事。 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他们还以为这次大王的能力让人刮目相看,就此能让太后放权,看来此事有些棘手啊。 陈阜忧心忡忡,今日他的一番试探的话,从颛太后的态度也可以看出来,传言未必不是真的,空xue来风,必有其因。正如王大人所说,此事不能未雨绸缪,万一颛太后发动朝变,只怕新王也难以自保。说不得,拼了这条老命也要全力相护。 颛太后未免再提秦湛的事,匆匆宣布退朝。 朝臣也没有办法,相互看看,只能行礼告退。 第102章 一众大臣出来, 陈阜皱眉叹息。孙章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微微一笑,看来他放出去的传言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他抬头看天, 风起云涌, 只怕很快就能变天了啊。 回到寝宫之中, 颛太后大发雷霆,好在平武候楚将军及时赶到,劝说了几句,这才让颛太后稍微气顺了一些。 你说说,你说说, 这些老臣就仗着自己资历老,丝毫不将哀家放在眼里。哀家辅政怎么了?就怎么碍着他们的眼了?颛太后满腹闹sao, 没人诉说也只能给自家弟弟说说了。 平武候楚汾笑着安慰了几句, 阿姐,不是我说, 你费心费力为了秦国,还讨不得好,何必呢? 颛太后凤目瞪他, 连你也说哀家做错了吗?该还还政与秦湛? 哪里, 哪里?弟弟可不是这个意思。楚汾讨好的笑道。 那你是什么意思?颛太后蹙眉道。 楚汾左右看看, 似有难言之隐。看出他的意图, 颛太后挥挥手, 让宫人丫鬟都退了出去。 楚汾这才小声道:依我看, 太后与其立秦湛为王还不如推咱们楚家人上去。咱们可都是姓楚啊,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只要是姓楚的在那个位置上, 不都什么都听阿姐你的吗?反正比秦湛这个小崽子的好。 颛太后垂下眼帘, 低头看着自己保养得体的手,声音微冷,这话你是自己想的还是听人说的? 楚汾一开始还得意洋洋,听到太后声音冷淡,有些踌躇,自自然是我自己想的,我能听谁说这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