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78) (第3/3页)
,正欲开口问询,秦湛已经抢先一步,平武侯尽管道来。 老臣前些日子听闻过一桩奇谈,说是先王临终之前,属意的继任人选并非是大王您呐? 话一出口,如同一声炸雷,惊吓到了殿中诸人。丝竹声停下,舞女也都惊慌失措的跪下,大气都不敢喘一口。一时间,仿佛时间静止一般,所有人的动作都停滞下来了。 颛太后错愕一阵,但她好歹是经过大风大浪的,反应过来一拍桌面,平武侯,你胡言乱语什么? 平武侯看向太后,太后勿要着急,臣只不过是想问问大王此事真假罢了。 他的眼角余光扫向秦湛,似乎想看看秦湛惊慌失措的模样。然而,他注定要失望了,秦湛不慌不忙的扫了一眼殿上众人,最后看向他,似笑非笑,哦?那平武侯认为此事是真还是假呢? 殿上群臣此时也已经反应过来了,却拿不准此时此刻该如何应对。 陈阜脾性急躁,当先声讨道:岂有此理,居然问出这样的问题来,平武侯当真是居心叵测。 楚汾并不理会于他,大王,此事是真的话,大王是否应该解释解释。本来就不属于您的王位,您白白占了这么久,也该让出来了吧? 楚汾咄咄逼人,话语中已经认定了此事的真假,并且定了性。 秦湛眼中变幻莫测,平武侯,大王驾崩之时,太后也在,你开口之前是否应该问问太后这件事的真假呢? 颛太后现在被气的是心窝子疼,她没想到自己一直看重的弟弟居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这样的混账话来。 太后被人表象所蒙蔽,自然不知情。先王吐血昏迷之前,只有你秦湛一人在场,想做手脚是再容易不过的了,那封遗诏,我看大可不必相信。 秦湛没有说话,看着他的眼神颇有些复杂。 看秦湛说不出话来,楚汾得意忘形,只要给秦湛背上改诏弑父的罪名,他就一辈子都别想翻身。而自己,名正言顺起兵废了秦湛的王位,天下便没人说出什么不是来。 颛太后浑身发抖,楚汾,你大胆!你这般行事,是要作反么?还不给哀家退下!她希望楚汾能就此收敛退下,自己还能帮他说几句话,护着楚家。他可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够灭门抄家了? 楚汾此时如何肯退?现在万事俱备,成败在此一举。太后,你受人蒙蔽,还不悔悟么?弟弟在此劝太后立马废除秦湛,另立新王。 颛太后还没说话,秦湛却饶有兴趣的问:不知平武侯想拥立谁为新王? 当然是太后侄孙荃可扶为新王。楚凉忍不住站起身来大声说道:身为太后侄孙,与太后亲近,太后立为新王,众望所归。 嘶~在场众人也都唏嘘一片,这是多大的脸啊?谁给他楚家的自信,说出这样的话来。就算大王真的德行有失,立新王也该秦室宗室中选择,什么时候轮得到姓楚的了? 太后闻言几乎吐血,当初楚汾在她面前提及此事,她还以为只是说说而已。自己训斥他一顿就会熄了这个念头,没想到他们反而变本加厉,直接逼宫。 大王秦湛名正言顺为先王遗诏所立,先王手书哀家还是能认得清楚的,此言不必再提。颛太后直接打消众人的疑虑,楚汾,你就此收手,哀家还能替你给大王求求情,否则哀家可保不了你。 颛太后如果承认了楚汾的话,那秦湛的王位堪忧,更说明她受人蒙蔽,识人不明,这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立楚家人为王决不可为之,否则自己死后还得背上千古骂名。秦湛目前还能用,未免多生事端,还是护一护为好。这样一来,此事过后还能得到秦湛的感激,自己的地位更稳当,颛太后很快想清楚了此事的利害关系, 颛太后的这番话入了众臣的耳朵,刚刚还因为楚汾的话动摇疑惑的群臣此时也定下了心来。楚汾的话,他们也有所耳闻风声,可当时的情形谁也没有亲眼见到,做不得准。现在颛太后已经澄清此事,他们也应该相信才是。 事情发展到这样的地步,秦湛还是很满意的。他知道朝臣对他上位心有疑虑,自己不能解释,那就只有借别人的口证明了。他很了解颛太后的性子,有太后这话释疑,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自己以后就能无忧了。 陈阜站出来,就算另立新王,也轮不到姓楚的外人。平武侯大逆不道,这架势是要逼宫谋反么? 楚凉急了,父亲还在等什么? 楚汾心领神会,举起酒杯重重一摔。砰的一声,发出声响来。 一息,两息,殿外没有任何动静。 楚凉心中惊异,不会他们没听到吧?随即脚一蹬,将矮桌整个掀翻,盘碟哗啦碰撞出巨大的声响。按理来说,如此大的动静,他们安排的人手应该能听到了啊,可是禁闭的殿门依旧没有任何的响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