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35页  (第2/2页)
报道写了出来,但是被拒绝上刊。    “现在正在大张旗鼓搞重建,”小记者的领导说:“这个是□□,先不要上。”    等多久?    可能一年,也可能很久。    拾荒婆婆没有等到结局,她年纪大了,熬不动了。    小记者给她送过食物,但是被拒绝了。    老婆婆比划着说,她知道自己这辈子,过得不好。但是不管再苦再难,都是自己过来的。她自己能过得好好的,不需要帮助。    后来即使病重了,她也没要过一次饭,拄着拐杖,费力地捡自己的瓶子。    她死在了一个清晨,不远处的挖掘机在曾经属于她的地基上,轰隆隆地建设一个城市的美好明天。    她一直都以为是因为自己签了那张纸,房子才被拆掉的。    她永远不会知道,是因为房子要拆了,才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她的破房子的位置,在她死后,有了很大的商场,人来人往。    但她临死时,一直惦记的,都是自己那个破破烂烂的家。    酒会上的大人物喝多了酒,讲了这个故事。他说自己就是那个小记者,为那个老婆婆收敛遗体后,他就离开了单位。    这是个有良心的人。    但这个故事和酒会的气氛不是很搭,静默一会儿,大家又回到了一些和钱和权势有关的话题。    潘敬也再也没有见过那个人出现在酒会上。    潘敬记得,那人说,最终,那个报道也没有刊登。    但是潘敬相信有这个婆婆的存在。    她骑着小破车,捡到了水瓶就收获了喜悦。    潘敬想去找找她。    顾隽和张红娟陪着她。    顾隽从家里推了自行车,三个人慢慢开拓自己的活动范围。    其实顾隽和张红娟不太清楚他们是在找什么,但是敬敬说在找人,那么就一定能找到那个人。    虽然他们也不明白,为什么敬敬能知道有这样一个老婆婆的存在。    潘敬根据记忆中,拾荒婆婆的家将来会成为一个大商场,这一条线索,去寻找。    京市以后的大商场会有很多。    将这些地方挨个找过去,肯定能找到。    只是一个一个垃圾桶找太不现实,她决定去找废品站。    站在废品站面前,潘敬心里很复杂。    之前和老王也经常去废品站啊。    他们进入废品站,找人问,有没有见过一个喜欢捡瓶子的拾荒老婆婆。    京市很大,他们去过了自行车能骑过的范围,接着坐公交车扩大。    很疲惫。    但是这个事情不解决的话,潘敬无法安心做自己的事。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