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六零再婚夫妻 第206节 (第1/2页)
徐广富不禁“哎哎哎”地喊,“你干嘛?这地上都是水。” 汪振东很是意外。 这个麻袋他移过去的,里面得有近二百斤土豆。当时他拽着都吃力,杜春分居然能拉动。 难不成颠勺颠多了,臂力跟他这个老兵一样? 汪振东觉得肯定是这样。 杜春分:“你把大的挑出来用瓶盖把皮刮掉。小的留着蒸。小的好蒸。” “大的怎么办?” 杜春分道:“做醋溜土豆丝。” 徐广富找汪振东。 汪振东老班长道:“小杜同志,这里可不是滨海大饭店。我们没那么多油。” 杜春分:“我是在滨海饭店当了五年大厨。但之前也在边防师学校食堂干了七年。那个食堂盈亏自负,我从没花冒过。学生也从未说过我做的饭不好吃,或者不值票价。” 汪振东这里没杜春分的资料,自然不清楚她还有这一段经历。闻言不由得信他,让徐广富刮土豆。 杜春分弄盆水。 徐广富刮一个她切一个。 好几天没握刀,这把刀也不是她用惯的那把,起初有点生疏。 徐广富见状还偷偷地笑。 三分钟,他笑不出来。 他刮的没杜春分切的快。 汪振东瞧着水里的土豆丝粗细几乎一样,不禁佩服:“你这刀工,童子功吧?” 杜春分点头:“练了十年,我师傅才让我上灶。” 汪振东虽然在炊事班干了二十多年,起初只能打杂。后来当了班长事情又多,再加上也没个师傅教,刀工跟杜春分比起来,那就是个弟弟。 汪振东佩服有本事的人,立即找个小板凳坐下,帮徐广富刮土豆皮。 半个小时,大土豆被挑去一半,汪振东忙说:“杜师傅,够了。” 话音落下,外面传来一声巨响。 杜春分看过去,进来一辆车。 汪振东解释:“那边有个门槛,每次车进来都这么响。没事。我去帮他们搬鱼和豆腐。” 徐广富不敢再轻视杜春分:“杜大厨,你说,这鱼和豆腐,要是你做,你会怎么做?” 杜春分笑道:“你想怎么吃我就怎么做。” 第81章 第一餐 国家不富裕,部队自然也不富裕。 宁阳虽然物产丰富,可需要供养其他不富裕的地区,留给宁阳战区的物资并不比其他地区多。 比如猪rou,食堂去买也限购。所以红烧rou、回锅rou这些甭想了。 鱼倒是不限购,宁阳周边河流多,有养的有野生的,农贸大市场天天都有。可做鱼的调料贵。尤其是煎鱼或炸鱼需要的油。 这一点就限制了很多吃法。 徐广富最常吃的就是清水煮。姜便宜的时候放点姜。姜不富裕,就放一点点盐。再多,也就醋了。红烧鱼一个月顶多一次,还是赶上熬猪油的时候,用油锅做。 “我想吃红烧鱼。”徐广富此话一出,汪振东忍不住瞪他。吓得小兵赶紧说:“不过咱们这儿油不多。” 杜春分当然知道这点。 北方天冷,几乎见不着绿色蔬菜。唯能买得起的也就萝卜和白菜。边防师如此,杜春分相信这边也一样:“有酸白菜吗?” 话题跳得太快,徐广富楞了一下,指着另一边角落里,那里堆了很多东西,不过不是白菜萝卜,而是夏天收的干货。 宁阳有一个很大的农副产品收购站。老乡弄得野蘑菇野木耳,自家种的豇豆等物,都可以拿去那儿卖。 豇豆这类东西不缺水的地方都可以种,不需要外送。城里会过日子的人也能在院里或者阳台上种一些,所以买这些东西的人不是很多。 食堂就趁夏天便宜的时候买一些。不能漫长的冬季只吃萝卜白菜。学生没吃够,他们光做也做够了。 徐广富:“都在那底下。那一排大缸里面都是酸菜。杜师傅要用?那我等一下拿出来。” 杜春分微微点头:“行,那今天就做酸菜鱼。这道菜我在边防师的时候三天两头做,那里的学生都爱吃。” 汪振东虽说是食堂大厨,可挑鱼刺这种活儿他也不行。因为这活儿不光要有耐心,还需要技术。技术需要时间。他最缺的便是时间。再说了,没有师傅领进门,单单是第一刀他就不知道从哪儿下。 汪振东听杜春分这样说,又见识了她的刀工,即便不知道酸菜鱼怎么做,还是把鱼交给她,然后让徐广富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