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六零再婚夫妻 第266节 (第2/2页)
万大娘没见过杜广元,却时常听老伴儿提起,那是小河村最有出息的后生。 可惜好人不长命啊。 万大娘原本和所有村民一样震惊杜启元还活着。 杜春分的话一出,万大娘清醒过来,道:“还有脸问。你大哥要知道你先给春分介绍个陈世美,后又给她介绍个二流子,不弄死你就被你活活气死。” 杜广元脸上的泪水凝固,尴尬地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讷讷道:“我也,也没想到,看着挺好的。” 杜春分不禁问:“这话你自己信吗?” 杜广元一万个不信,可他打小就怕他大哥,怕他大哥回头收拾他,忍不住为自己辩解,“他们都是你二婶娘家人,我拢共没见过几次。” 林香兰像被蝎子蜇到一样,大喊大叫:“好你个杜广元,你给我说清楚!啥叫你拢共没见过几次?都是我的主意——” “闭嘴!”杜春分脑壳疼。 林香兰猛然住嘴。 杜春分:“你们两口子的事回家掰扯去,我没空听你们吵吵。二叔,甭管你咋说,一个被子底下睡不出两种人,这点你不承认也没用。我来不是找你们算账,是来给你大哥大嫂平坟。” 村长不禁问:“你娘也还活着?” 杜春分:“活着。” 村长不由得看一眼全村人还在轮着看的照片,“那上面咋没她?” 杜春分笑道:“跟大郎同志离婚了。” 万大娘不禁问:“为啥?” 杜春分:“她去资本主义国家享福去了。老杜要为人民服务,两口子过不到一块去。” 众人乍一听没听懂。 再仔细一琢磨,难以置信,惊呼:“你娘出国了?” 杜春分点头:“老杜把我送回来那年就走了。” 在国家民族危难存亡之际,很多在国外有很好的生活,前途远大的人纷纷回来报效祖国,她却选择出去,众人顿时对杜春分她娘的感官不好。 待他们想起十年革命时期资本家被归为“黑七类”,原本脸上的笑容也因此消失不见。 万大娘更是忍不住说:“你爹做得对,就应该跟她离。” 杜春分此番过来也不是来讨伐她娘。再说了,个人选择,也没必要当众讨伐:“这些事都过去了。几十年了,老杜都忘了她长啥样。不说这些。你们谁跟我们去把坟平了?” 土堆里有死人,没几个人敢去。 那衣冠冢的主人还活着,没几个人害怕。 万大娘立马让她儿子回家拿铁锨。 杜广元不禁说:“等等,我跟你们一块去。” 杜春分:“就不怕惊动我爷爷奶奶,老两口知道你们两口子干的好事,半夜去找你们?” 杜广元的脸色变了,双脚像灌了铅一样动不了。 邵耀宗无语又想笑,年过半百的人了,居然还这么怂,“跟他说这么多干嘛。这么冷的天早点弄好咱们也早点回去。” 村长问:“还回去?” 邵耀宗点头:“我就请几天假,不能离开太久。” 村长想到邵耀宗还在部队:“这么多年,该是个师长副师长了吧?”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竖起耳朵。 邵耀宗:“旅长。” 村长恍然大悟:“我想起来了,团长上面是旅长。” 较为年轻的人不禁问:“现在还有旅?不是说都改成师了吗?” 邵耀宗不由得朝说话的人看去。 村长解释:“城里来的知青。” 这就难怪了。 邵耀宗:“类独立旅。” 那知青不禁说:“怪不得。听说能进独立旅的人特厉害。这位同志你肯定也特厉害。” 邵耀宗笑道:“我要是厉害,现在怎么着也得是个副军级。” 村长:“早晚的事。再说了,你也不大。” 杜春分道:“过了这个年就四十四了。” 村长惊得不敢信,因为邵耀宗跟村里四十来岁的人比起来也就三十出头。 农村人结婚早,家庭条件稍稍过得去,娶得起媳妇的人四十来岁都有孙子了。邵耀宗的几个孩子才十多岁。导致所有人潜意识认为他还很年轻。 村长不禁说:“你这么大了?那,那过了这个年春分岂不四十了?” 杜春分点一下头:“是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