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卫家女 第121节 (第3/3页)
卫燕歌的身旁,有人说:“真没想到,靺鞨人居然会玉石俱焚。” “是的,靺鞨人比我们以为的还要刚烈和勇猛。” 卫燕歌低下头,将承影部暗中帮助靺鞨人互相联络,最终靺鞨人决定烧城以驱赶蛮族的事情记录了下来。 “如果我们以刀兵之利占领这个地方,靺鞨人恐怕会与我们不死不休很多年。” 看着自己记录下来的东西,卫燕歌低声说道。 她身旁几位斥候骑马冲了过来。 “将军,铁利府的海东国人也将城烧了,蛮族弃城而逃,两边迭剌部约还有一万七千多人,预计将在那河山口汇合。” “那河山口?” 卫燕歌将手指放在口中吹出一个呼哨,一匹黑马从山后跑了过来。 “我们该走了,在海东国待不下去,迭剌部应该会往东,去黑水靺鞨各部。” 说话间,卫燕歌翻身上马,带着自己手下的斥候继续沿着太白山北上而去。 她收到的来自北疆的下一封信会是杜明辛写的,告诉她自己已经考上了北疆的科举,还是律令科前十,即将去云州监察司任职。 长长的思念似乎比纸还要柔软,带着北疆春风的气息。 只可惜,等她收到这封信的时候,黑水靺鞨的深林中已经没有了冰霜覆盖的松柏,小动物跳跃在林间,夏天就要来临了。 第129章 粮种 “小崽子们说得好!” 龙十九娘子说是要在绛州搞屯田,还真的一本正经搞了起来,两万湛卢兵解了铁甲,脱下靴子,穿上自己编的草鞋,扛着刚做好的木犁、木锄就下了田地,她当日比比划划说要建水车提水,如今已经建成了,一架水车就有两丈有余,逐层提水而上,将水送到了山坡上的水渠里,有了水车和水渠,山坡上的地也被开成了耕田,不仅种上了麦、豆之类,甚至还种了几排桑树。 桑树第一年是肯定不成的,龙十九娘子种这些树倒也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三月时节青黄不接,有些百姓家中的屯粮早被叛军给折腾光了,到了这时候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让这些百姓有口饭吃,龙十九娘子不仅用粮食换他们在山上种桑树,还顺便修整了几处河道,抬了一处的堤坝。 除了这般的以工代赈,龙十九娘子还找出了府库里的蚕丝和丝绢,招徕了一批手巧会织绢绣花的女子,让她们也有事可做。 干不了重货也不会什么手艺的,可以扫街,可以帮忙洗马,哪怕是在定远军洗马的地方帮忙收拢了马粪,都能换口饭吃。 至于所用的粮食,除了绛州府库里的,还有龙十九娘子从洛阳等地“借”来的,身为定远军的一部主将,龙十九娘子撒泼打滚的本事一点也不比自家元帅差,一封信又一封信送到各处,信上写的都是些“哎呀,粮食不够吃,要不我回北疆吧”“哎呀,军粮不够啊,朝廷你们不给点儿我就带着人先回去吃两顿饱饭”。 有定远军占住了绛州,金吾卫和护国节度使手下的兵马才能逼得韩氏叛军渐渐后退,又如何肯让定远军撤军?朝廷只能从各处调派粮食送到了绛州。 龙十九娘子再用这些粮食来养绛州百姓。 被叛军劫掠一空的绛州城到了此时本该是凄风苦雨,大家各处逃生,百姓们谁也没想到,自己的日子过得竟然比叛军来之前还好。 百姓用做工换来的粟米、野菜还有河里的鱼虾总能吃个七八分饱,还能继续种属于自己的地,不至于为了两口粮食再将土地抵给有粮的大户人家,甚至全家去给人做佃户。 龙十九娘子在绛州府衙的后面院子里也种了些菜,芦菔才种下一个多月,提出来一个看看,都像是饿了三五年的孩子一般,只能又摁回到地里去,韭菜和蒜苗是已经生出来了,根根都有半尺多高。 举着一把匕首比划了半天,龙十九娘子蹲在地上割了一把蒜苗下来。 她前几日在山上弄了头野猪,大部分都给了伙头兵去给大家开荤,只留了两条rou抹了盐挂在屋檐上,一会儿洗一洗找个锅蒸出来,再用这蒜苗捣碎了配着吃应该是很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