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卫家女 第180节 (第3/3页)
是难事。 与一张白纸一般遇到了顾予歌的顾青衣和顾宝珠不同,林重华遇到顾予歌已经是二十六岁刚刚被夫家赶出家门,偏偏阿娘去世亲父意图娶上官寡居之女为续弦,不愿让人知道他有个被夫家逐出家门的女儿,林重华只觉自己无路可走,投上终南山想要出家,不曾想入的却是顾予歌的门庭。 那时的顾予歌不过十七岁,知道她能算账会做生意,便给了她一千贯钱,让她去经商,还给她换了姓名,改叫林重华。 林重华用钱在长安收废弃不堪用的珠宝,修整重铸之后将之卖到蜀地的兴元府一带,不少珠宝都是长安变乱之后人们潜入豪门深宅和皇宫里找来的,只要能出手便可,卖得都甚是便宜。 不到三月,林重华几次往返,一千贯成了万贯,顾予歌便将其他生意也都给了林重华,那遍布大江南北的霄风阁正是她依着顾予歌的主意所建。 后来顾予歌身死,死前令林重华北上投卫蔷,林重华在北疆与韦衍等人主持建起了财部,更在韦衍退下之后统领北疆财部至今,反倒是将霄风阁诸事几乎都并入了财部一并处置。 在后堂将自己换粮的差事交代了清楚,林重华道: “元帅,我在南吴听说吴主身患重病,江州王杨源仁、抚州王杨源亿皆有意北上归江都。” 卫蔷放下林重华给自己的册子,垂眸想了想,道: “杨源化的儿子今年才九岁,主少国疑,杨源仁、杨源亿都曾随着阿父东征西讨,让他们跪父兄容易,跪九岁的侄子可难。” 林重华点点头道:“我也是这般想的,南吴若是真乱了起来我们更可取荆州。” “写信给在南吴的林璇玑,让她盯紧此事。” “卑职明白。” “上月我还收到了林璇玑的信,听说那沈无咎已经半年多没有上朝,说是回巴蜀守孝,你在巴蜀可听说了他的消息?” “阆州确实有一户姓沈的人家正在守孝,行事有些遮掩,看似寻常,我使人探过,内里有百名甲士守着,听说家中有个郎君,平时都在旁处,我也去过那沈氏目的,只见了一座碑上无字的新坟,大概真是从南吴回去的沈无咎。” 说起此事,林重华又想起一件事:“元帅,这是我接着收粮之时在南吴和巴蜀查探的十五年前罢官抄家一事,十五年前八月南吴池州太守沈昭被指私通吴越,杨胜恩下令抄家,其父南吴太傅沈契与其子失踪,有人说他们逃亡吴越,我在吴越打听过,未闻此事。” “沈契?”卫蔷让人查此事就是为了查明那沈无咎的来历,顺便印证一下他是不是当年的沈秋辞,听到沈契之名,她不禁想起了当年那位满腹经纶的老者,若是他们没有东逃吴越,而是向西进了大梁,倒极有可能是沈秋辞他们祖孙二人。 “十一年前杨源化杀父夺位,若沈无咎确实是沈昭之子,能被杨源化信重也不稀奇。”说完,卫蔷的手指轻敲了两下,“不留行之主何等jian猾之人,说不定虽然假称在阆州守丧,实则已经潜入了大梁将行不义之事。” 坐在一旁的林重华眉头微皱:“不留行在南吴声名极坏,俨然是杨源化用以铲除异己之利器,若是能剪除其头脑,想来能让杨源化的病再重几分。” “得找人去阆州看看……此事我交给……” 正在商议之时,卫蔷突然看见卫清歌跑进了院中。 “家主,有几位老人自称是卫氏族老,想要见您。” 卫蔷皱了一下眉头,道:“让他们去小厅,我这就过去。” “是。” 初冬风冷,小厅内连个火盆也无,坐车进长安的数位老者连同护卫他们的青壮都觉清冷,又哪里坐得下? 卫蔷走进来的时候,他们纷纷落座。 他们坐着,卫蔷站着,一时竟无人说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