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零海岛恋爱日常 第103节 (第1/2页)
报纸上没登牺牲官兵名单,刘毓敏这边收不到最新的消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同样着急的还有梁国栋的父母,他爸天天在家念叨,要是能留个孩子就好了,总是有个希望在。 梁国栋离开家前,特意叮嘱过父母,不能说孩子的事,也不要逼她。老人家顾及刘毓敏的心情,从没在她面前提过,到了这一刻,他顾不得那么多,只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出来。 但在刘毓敏听来却极为刺耳,像是在苛责她不会生孩子。 大约一个月后,梁国栋寄信回来报平安,并于隔年春节回家。 梁国栋好不容易回来一趟,梁家的亲戚们分成几波来家串门。 亲戚串门又将两人生不出孩子事拿出来说,反反复复的,有的是真的觉得惋惜,有的话里话外的带点看笑话的意味。 刘毓敏在这方面极为敏感,每次亲戚一走,就躲到厕所里哭,要梁国栋哄很久才肯出来。 梁国栋朝家里亲戚发了一通火,不许他们再提这件事。 还带着刘毓敏回昆明,陪她在那呆了小半个月。 只可惜,回娘家还是不清净。 不能生育,像是一道永远也不会愈合的疤,而且就长在刘毓敏身上最显眼的地方。 无论在哪,所有人看到她,想到的第一个话题永远是这个。 七六年。 梁国栋的弟媳妇生了个儿子,刘毓敏去帮忙照顾。 她原本就是很喜欢孩子的人,现在怀里抱着一个全身粉嫩的小团子,心顿时软作一团。 一次她给孩子换尿布,小团子忽然伸手抓住她的食指,含含糊糊地喊了声“mama”。 刘毓敏的眼泪无声落下。 她也想当mama,可是她不能生。 也是在那一刻,她脑袋里生出一个念头,去抱一个孩子来养好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个提议最早梁国栋的爸爸提过,但梁国栋觉得抱的怎么都是隔一层的关系,日后还容易起纷争,直接否决了这个想法。 于是,刘毓敏决定先斩后奏。 她开始留意福利院的领养信息,还联系了医院的妇产科,说是如果有人不要孩子,一定联系她。 终于在七七年,梁家的一个远方亲戚怀孕,但他家已经有三个小孩了,实在养不起,来问刘毓敏想不想要。 刘毓敏等这个机会,等了太久,一口应下。 只是那个亲戚生产后,看着怀里不满月的婴儿突然又后悔了。 无奈他们家经济拮据,根本负担不起四个孩子。 思来想去,那家决定把第三个孩子送给刘毓敏。 那一年,梁国栋也回来了。 刘毓敏带着他去乡下亲戚那看孩子。 小男孩四岁了,一双眼睛黑又亮,炯炯有神的,身材壮实,大冬天的只穿了件单衣,满屋子乱窜。 他爸妈喊他过来坐,他屁股像是有针似的,坐没两分钟又跑去院里玩扔石子。 刘毓敏觉得有精神头的孩子不错,看着就好养活。 梁国栋却摇头,小声说:“都这么大了,能记事了,还能跟我们亲吗?” 刘毓敏信心满满,“人心都是rou长的,对他好点不就好了!” 在乡下住的几天,刘毓敏和孩子相处融洽,梁国栋提着的心渐渐放下,也不再反对。 孩子已经懂事了。 父母骗他说是刘毓敏带他去城里玩几周就回来。 男孩拍掌,高高兴兴地牵着两人的手回广州了。 回到广州,刘毓敏对孩子很好,几乎是有求必应。 一周后,她告诉男孩,以后这里就是他的新家,她和梁国栋是他的爸爸mama。 男孩一听,急得大哭,吵着闹着要回家。 梁国栋觉得不能骗孩子,把他们家的情况跟他说清楚。 男孩听到他是被爸妈送出来的,哭得更厉害了。 刘毓敏做了一桌子他爱吃的菜哄他,他就是闷在屋里不出来,还放话说,不让他回家,他就把自己饿死。 梁国栋愣是被这话气笑,说:“不错,这小崽子跟老子小时候倒是很像。” 刘毓敏打他一下,“不能真饿坏了,你快想办法啊!” 梁国栋想起他这次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