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八零海岛恋爱日常 第178节 (第2/2页)
林素跟着江策调来调去的,寄信回家走的是普通挂号信,常有寄丢。而寄给舒安,走的是部队的路子,要方便很多。 所以在林家这,关于林素的消息有些延后。 林mama听到舒安现在跟林素在一个医院,又惊又喜,“哎呀。我就说那个岛名怎么听怎么耳熟。原来是安安在的地方。” 以前,舒安在家要跟爷爷做农活。 手掌有薄茧,摸起来糙糙的,手背还有几条微微鼓起的青筋,虽然白,但不怎么像姑娘家的手。 现在,夫妻两人工资高,陈竹青又宠她,买了很多保养品,甚至让舒安把擦脸的雪花膏当护手霜用。经过几年的养护,舒安手上的薄茧消下去一些,只有拿手术刀的几个指头指侧有茧子。皮肤细腻不少,加上原本就纤长的手指,乍一看有点像学钢琴的手。 林mama搓着她的手,“陈竹青对你真好。皮肤细这么多。” 这句话,几乎是所有同学、旧时邻居看到舒安,必会提的一句话。 舒安每一次都会发出感慨。 是啊,她能嫁给陈竹青真是太幸运了。 在长期的相处中,林mama早把舒安当作自己的女儿,她把舒安搂在怀里,“去那么远的地方,生活一定很苦吧。还好,现在你和素素在一起,在那也好有个照应。你们有事就写信回来,打电话也行。素素她爸上月刚去申请给家里安电话,我一会把号码写给你。” “好。” “千万别做报喜不报忧的人。”林mama再一次强调道,“不管是你还是林素,都是我的孩子。所以无论好事、坏事,都要告诉mama。” ‘mama’被重新提起,舒安心里淌过一阵暖流。 她抖着声回:“嗯!一定不瞒你。” 第103章 .1989珍惜身边人 舒安心里揣着事,在闽镇待的几天总是心神不宁的,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 家里常年没人住,疏于清扫,墙皮被湿气浸润,稍微一碰就哗啦啦地往下掉墙皮,几张旧木床的床板坏了,嘎吱嘎吱地响,根本没法住人。 所以,这几天她都是住在林素家。 林mama大病初愈,舒安包下所有家务。 这么多年过去,她仍记得林mama的喜好,连着几天做的全是她喜欢的菜。 舒安父母健在时,她没做过家务,是家里最疼爱的小女儿。 母亲去世后,要看着舅母的脸色过活,她觉着自己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娇纵,卷着袖子,主动学习家务,能帮多少就做多少。即使这样,舅母仍不喜欢她,想尽办法把她和舒平赶回舒爷爷身边。 舒安做饭的手艺其实是跟林mama学的。 这些天,两人常闷在厨房里研发新菜式,时光好像一下子回到了从前。 舒安刚到村里,因为营养不良,比同龄的孩子矮半个头,林家的灶台又高。林mama看她手指纤细,手臂瘦柴,看着就不像会干活的样子。也怕出事,没让她颠动大勺,只分配她一些洗菜、择菜的活儿。 谁知,舒安虽看着瘦弱,其实力气不小。 有次林素帮哥哥提东西回来,走到半路就负气地将东西一丢,喊说走不动了。 跟在后面的舒安上前一步,一声不吭地提起那框东西,一路小跑回林家。 林mama给她端来一杯淡糖水,“谢谢安安今天帮忙。下次这种重活,你就别插手了,让哥哥做,或者跟素素一起,别一个人。” 舒安舔掉唇边的糖水,不舍得浪费掉一滴。 能帮上忙,她觉得很开心,摇摇头,两手举高在原地兴奋地蹦跳,“不累!这点重量我一个人就能提得动。” 起初林mama没有在意,只当是小孩子在吹牛皮。 而后,她注意到舒家每次去镇上买面买米,舒安都能帮舒爷爷提重物,且力气一点不比男孩小。 林mama觉着心疼,也可怜舒家没有青壮劳动力,主动把自己的小推车借给他们。 之后,舒安说她想学做饭。 林mama也毫无保留地将积攒的菜谱尽数教给她。 两人边回忆当年,边在厨房做饭。 舒安盯着柜子角落的一瓶黄色的浓稠酱汁,问:“阿姨,我想做沙茶面。你能教我吗?” 沙茶面是闽镇的家常菜,几乎家家都会做。做法很简单,就是先将碱水油面放入笊篱下开水锅烫熟,捞到碗里,再随自己的口味加入猪心、鸭腱、豆腐干等辅料,最后淋上一种用沙茶酱熬制的汤料。 沙茶酱的基本调料人人皆知,但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独家秘方,所以各家有各家的特色。 村里就属林mama熬制的沙茶酱最香。 曾经还有市里的酒店特意寻来,想找她买配方。 但不管对方开价多高,林mama全都以独家秘方为由拒绝了。 也因为这样,舒安一直没好意思问。 现在去了西珊岛,那居住条件一般,但海产丰富,这几年岛上的蔬果种植发达,部队的物资库存丰富,在吃这一方面,一点不比其他地方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