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八零海岛恋爱日常 第194节 (第1/2页)
招生对象是全国十一到十四岁的学生,招进学校后,会先进行两年的基础学习,然后再进行专业课学习。 陈竹青以为专业课是基础学习之后才选的,没想到这次的少年班是筇洲大学医学部开办的中西医结合的基地班。 给这么小的孩子限定专业,还是极为狭窄的中医。 陈竹青神色微变,心里打鼓。 刘毓敏在,他没表露心迹。 而后,她离开,他把舒梦欣拉到一边,问:“你知道什么是中医吗?” 舒安的本科专业是基础医学,但分到妇产科后,她买回一大堆中医理论的书籍。 很多孕妇生产后,都喜欢吃一些中药调养身体,舒安本身也是寒性体质,所以看这些书,一方面是帮助病患,一方面也是为日常养生作参考。 家里可以看书的地方很多,从客厅茶几到屋内书桌,哪里都放着几本中医养生秘籍。 舒梦欣好学,看过几本。 此刻,她嘴角一扬,两手背到身后,自信地回道:“我知道!中医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舒梦欣的双语幼儿园教过她一套联想记忆法,再加上她本身很聪明,哪怕再晦涩难懂的东西到她手里,她也能用最快的速度记住,且准确地记住。 那些书舒安不止看过,还做了笔记,都没法像她这样一字不错地答出来。 听到答案的一刻,舒安惊得下巴差点掉到递上去,眼睛瞪大,愣了几秒,蹲下身子,竖起大拇指夸奖道:“梦欣太厉害了!记得一点不差。” 记得清楚,不代表明白。 陈竹青依旧眉头紧锁,继续问:“那梦欣考上大学后,就要去学中医了,以后跟姑姑一样要在医院工作,你愿意吗?” “愿意啊。”舒梦欣去拉舒安的手,“跟姑姑一样多好。” 陈竹青笑着揉揉她的脑袋,“你能这么想很好。但你还小,没见过的职业有很多,未来的天地也很广阔。真的要这么早做选择吗?”他越说,声音越小,仿佛不是在问舒梦欣,而是在问自己。 他没法代替孩子做决定,也不放心把决定权交给这样小的孩子。 陈竹青有些后悔,应该趁着假期带她多去外面走走,在这个小岛上待久了,眼界都被限制住了。 舒安不懂他为何如此纠结。 她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决定以后要学医了,高考几个志愿她全填的医科类大学。 陈竹青想了一会,说:“给舒平打个电话吧。这不是小事,他是孩子的爸爸,得让他来做决定。” 舒安拿着那张成绩合格单,乐得嘴都合不拢了,完全忘了舒平这个当爸爸的。 在陈竹青的提醒下,给广州那边打电话。 大概等了一天,舒平回了电话。 他说,一切由梦欣决定。 选择权又落回孩子手上。 舒梦欣拼命点头,“我肯定好好学!以后当个好医生!” 陈竹青看她斗志昂扬,言辞肯定,也不再阻拦。 ** 舒梦欣的初试成绩排在中游。 复试的时候,因为平时看了很多医学杂志,回答得体,还有医二代的光环,综合排名进入了前十。 这是筇洲大学第一次招收少年班,招生细则不是很明确。 舒梦欣是提前上学的,只有十岁,没到少年班招收的年龄。 这是招生办在给她填写资料时发现的。 工作人员愣了几秒,看着资料面露难色。 跟着去的老师在一旁打包票,“这孩子的姑姑、姑父都有副高职称,家里教得很好,虽然年纪小,但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都远超同龄学生。” 几个工作人员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做决定。 招生办主任不愿放过好苗子,说:“你把孩子家长叫来,我们跟她谈。” 舒安刚下手术台,听到学校这边叫她。 她换了衣服,匆匆赶过去。 来得匆忙,她额前的发炸开,鼻子上还有口罩的压痕,手指因为长时间闷在乳胶手套里,被汗水浸润得发白、褶皱。 她尴尬地整理下头发,说:“我是她的姑姑。” 招生办主任问:“她的父母呢?” 舒安语塞,怔了几秒,说:“她爸妈离婚了。她爸爸在广州……”工作。 她想这么说。 舒梦欣却抢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