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_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第2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带着农科院和爷爷一起穿了 第24节 (第4/4页)

教授都感受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

    今年棉花也要扩大试验田的规模,因为朝廷强制送流民回原籍的政策,家主府也没办法留下太多劳动力,蒲尊山的劳工也已经陆续返回原籍。

    但还是有些人听到崔氏的名声特意过来投靠卖身,想在这乱世中有个可以得到活命和庇护的地方,家主府挑了一些合适的,经过一番cao作,收留了五百多流民打算安排他们开荒去种棉花。

    第35章 .惊雷工作狂疯狂输出

    时知让人在划出的荒地盖了个庄子,为这些人提供临时住处,今年上半年的口粮也提供给他们就当是开荒的酬劳。

    这些人的户籍也让官府帮着办好了,都落在了崔氏名下,战时崔氏鼎力相助刺史府与郡守府都很愿意给这个面子与方便。

    三月末时家主府名下三百亩荒地被开垦出来,时知让人送来十头耕牛帮着加快耕种速度,一百亩种上了空间的棉花种子,另外开垦的二百亩地种上了高产蜀黍,等到了秋天这些蜀黍应该够这五百人的大半年口粮。

    计划里等秋天这三百亩全种上冬小麦,然后还要再继续开荒,来年春天新开的地再种棉花,这块荒地大概有两千多亩,崔教授计划三年内让人开垦完。

    崔教授如今已经不用再经常盯在小麦地里,庄子上农人对“神农六号”的习性已经非常熟悉了,他只要传授留种问题和技术就好了。

    今年棉花培育是崔教授工作的重心,他隔三差五就要过来记录数据,同时也要传授种植棉花的技术和注意问题。

    如果今年一切顺利的话,棉花也能慢慢推广,不过这应该是个漫长的过程,就算是他们那个时代棉花普遍种植也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毕竟经济作物和粮食的重要性在百姓心中不一样。

    时知暂时不去猫耳山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研究了几年的水车终于做出来了了,她要做测试,看看效果有没有符合标准。

    自从时知把图拿给匠人们看了之后,时知几乎每个月都能收到匠人们层出不穷的问题,比如轮轴与齿轮问题。

    这个时代做轮轴的技术和这个水车需要轮轴的技术差了大概之前二百年的距离。

    时知虽然不是机械专业的,可在现代她也是见过各种轮轴的,凭借记忆和原理知识总算是帮着匠人解决了这个问题。

    而齿轮的制作和组装也让匠人们头秃了不少,一些制作工具都是时知想办法给重新设计的。

    水车轮辐直径16米,提水最高达到15米左右,驱动力可以切换的成水力和畜力两种模式,水力小的地方可以换成畜力。

    等测试通过后,时知立刻安排所有木匠全部投入制作水车零件制作中,而最核心的零件只有几个参与研制的匠人会制作。

    零件做好一批后,木匠们带着五百助手,在各处庄子历时两个月后,组装起了近四十架大型水车。

    看着仅仅靠水力或者几头牛或者几头驴就把源源不断的水源灌溉入农田,完全不想过去的水车那样需要人蹬着使力。

    听说一辆水车可以灌溉四百亩农田时所有人都惊呆了,一时间“崔氏翻车”被传得神乎其神,很快整个清河都轰动了。

    一些当地的名门望族与达官显贵都派人到安装水车的田地旁观看,确认这个东西好用后很多人都心动了。

    时知把水车的事安排下去后就马不停蹄组织人去种甜菜了,一场战乱让她计划都打乱不少,年前只把精油作坊和玻璃作坊迁入庄园外堡,但白糖的事儿还没安排。

    甜菜地原本是安排在清河郡以外的种植,但因为这次猝不及防的战乱,时知最后思虑再三还是打算把甜菜基地安排了清河郡。

    这个时代的甜菜是种来吃的,本土甜菜含糖量不高,几乎没人知道这东西还能用来做糖,时知让崔教授给她写了种植指南后,才把空间里的甜菜种子拿出来安排人种植。

    甜菜的事儿还没弄完,族里许多人就跑到崔教授面前,吞吞吐吐打听可不可以帮着做些水车,时知和崔教授才反应过来这水车出名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