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全家穿越到古代(种田) 第44节 (第2/3页)
不愿意来了,最后刘氏实在没办法了,只能让翠香顶上。 翠香作为一个丫鬟,每个月的月钱就那么一、二两银子,刘氏也不忍心赢她这点银子,所以每次翠香输掉的彩头都是她帮着给的,倒是没让她自己掏半点银钱。 田冬秀上了年纪,正是该好好享受生活的时候,她现在每天都能在家里打麻将,倒是不急着回山上。 辛芷在县里呆着就有点没趣味了,常县作为丰昌县最大的县城,其实也就那么几条街,她逛两天就逛完了,乱七八糟的东西买了不少之后,她对逛街买买买的兴趣也降了下来。 这段时间唯一没有闲着的就是辛勇了,他每天不但要买菜做饭,还得往庄子上跑,之前辛家人商量过后,想着的是庄子上就只种油菜和小麦,但是这小麦和油菜都挑地。 然而辛勇去庄子上实地探查过后,发现庄子上还有三十几亩坡地和山地,那土质肯定种油菜和小麦肯定没什么出产,要种豆子又有些浪费。 辛勇回家之后再一盘算,最后觉得把那三十几亩地里都种上大蒜。 他们在东山村附近种着那么多辣椒呢,等辣椒成熟之后,少说也能收上几千上万斤辣椒上来。 那么多辣椒,光晒干辣椒也不行,到时候怎么的也得再做点辣椒酱卖,这做辣椒酱它得用大蒜,需要的量还不少。 常县的菜农虽然也种大蒜,但是种的数量并不是很多,到时候辛勇想要一次性买齐那么多大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索性就自己种,反正那三十几亩地都是边边角角的下等地,种其他粮食没什么出产,用来种大蒜说不定还划算一些。 等辛勇把庄子上的事情安排好了后,林大山到县城里来了。 林大山一进城去林远志家里了,他虽然知道辛家在县里买了宅子,但是却不知道地方,只能让林远志带路。 林大山找辛勇就那么一件事情,地里的玉米苗和辣椒苗都长得差不多了,林老爹让他来找辛勇商量,看是不是该移苗了。 考虑到现在天气还热,幼苗不容易成活,辛勇还特意多等了两天,等到苗子都已经长壮实了之后,才决定开始移栽。 这夏天移栽苗子也是有讲究了,至少不能在中午太阳最大的时候移栽,那时候日头正大,苗子从地里□□后,用不了半天就得晒蔫。 所以大家都是在每天傍晚在地里把苗子□□运回家,然后第二天天还没亮的时候就把苗子种到地里。 给大家分苗的时候,辛勇也是再三叮嘱了,这些幼苗都能金贵,让大家轻着点拿,这幼苗的折损数量尽量少一些,故意糟蹋幼苗这种事情,那是绝对不能发生的,一旦被他发现有谁恶意毁坏幼苗,那肯定是要赔钱的。 不过就算大家已经小心小心再小心了,在这大夏天移栽幼苗,那自然会有些苗子种到地里后缓不过来。 只用了五天,东山村和附近的几个村子就已经都把苗子给种上了,地多的那几户人家,也花钱请了人帮着栽种幼苗。 毕竟租地得银子这种好事情,也只有东山村和东山村附近的几个村子有,其他地太远没能租出去的人家,伺弄完自家地里的那点活后,就在到处找事做。 今年倒霉遇上了洪灾,大家都知道今天的冬天比前些年要难捱一些,趁着现在还早,大家都想多存一点银钱过冬。 县里需要人手的地方就那么多,灾民却这么多,自然就有很多人找不到活计做,那几家富户雇人帮着种地,一天只用给二十文钱。 这要是在以前,请一个能下力的青壮年,一天怎么也得花四十文,现在是直接砍了个对半,就这样,还有很多人求着想要干这份活呢。 玉米苗和辣椒苗都种到地里后,辛勇又花了两天的时间观察,最后几个村种下去的幼苗大约只有一成的折损率,这一成的折损还几乎都是天气太热,那些苗子种到地里后还没来得及扎根,就被太阳给晒干了。 平心而论,这个结果已经很是不错了,原本辛勇心里预期的折算率是在两成,最后只有一成,他已经很满意了。 剩下的南瓜苗和冬瓜苗就不用辛勇盯着了,这两样东西都好养,只要种下去的时候浇够水,几乎就能成活下来,也犯不着他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苗子全部都种到地里后,辛勇在县城里买了一大堆食材,然后去东山村好好的整治了两桌饭菜,请林老爹一家和林远志一家吃了一顿便饭,主要是为了感谢他们这段时间费心费力的照顾地里的幼苗。 这顿饭吃过之后,辛勇他们就得回上山了。 说起来他们这次在山下已经待了半个月的时间了,比他们最开始预想中的还要久。 回去的头一天,田冬秀痛痛快快让刘氏把麻将牌带走了,三千两银子的银票李和豫早就给辛勇了,只不过现在他才真正的把货拿到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