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边山寒[种田] 第15节 (第2/3页)
?” “没事,仔儿,睡吧。” 连续熬了十多天的糖,又马不停蹄的做了几百斤沙琪玛,换回来半袋子铜板,李青文才安心的睡下。 清晨时雨小了,凉嗖嗖的风刮进来,李青文在被窝里团成一个球。 外头好像来人了,陈氏激动的声音传进来,“顺子,你们回来了,我家老大呢?” “婶子,青瑞哥在我们后头呢,比我们晚一步回来,他怕你们着急,特意让我先回来知会一声……” 李青风原本也在炕上赖着,听到动静,嗖的爬起来,趿着鞋就往外跑。 李青宏递过衣服,李青文穿好立刻起身,东屋坐着一个衣服被打湿的汉子,正在同陈氏说话,“茂群叔病了,不能赶路,青瑞哥他们几个在后头照顾着,怕是会晚回来几天……” “茂群病的厉害吗?”听说儿子没事,陈氏心中大定,道:“你们这半年可还顺利,没出什么事吧?” “得了痢病,上吐下泻,听大夫说要歇养几天,没什么大碍……挖泥是挺累的,我们一大帮子人在一堆,相互帮扶,倒是挺顺利的。” 李青顺是族长家的孙子,也去府城挖泥,今天一早他们回到县城,才到家报了平安,满心都是家里的老小,告诉完信儿,立刻就回家了。 姜氏欢喜的团团转,李正亮刚开始挺高兴,后来想到爹爹那蒲扇大的巴掌落到屁股的滋味,嘴巴瘪了又瘪。 出去了大半年的一群人平安回来,村子里登时热闹起来,大家聚在族长家里,说在府城干活和路上的事情。 今年不旱不涝,算是不大不小的丰收年,村里的年轻人又毫发无损的回来,可以算的上是双喜临门,就连平时肃着脸的长辈也难得露出了些笑容。 才高兴没几天,县衙里就来人了,宣布今年的秋差钱每家每户五十文,限三天内交齐。 一下涨了这么多,乡邻村民们哗然,有的控诉衙门吃人不吐骨头,有的大骂贪官,但不管怎么发狠跺脚,都得赶紧凑钱,若是超过了期限,怕不是会被抓走,关押,打板子。 李茂贤早就跟族长和里长商量过了,把这些天用高粱糖稀做的吃食卖掉的钱拿出来,跟村子里人说,有愿意用明年一亩甜高粱秸秆换的,便用这钱抵今年的税。 村里人亲眼看到了做糖稀,知道一亩秸秆能出不少糖,对于糖稀价值几许,每个人计较不同。 有的人觉得这交换可行,毕竟从前这秸秆只能烧火,能换五十文求之不得,有的觉得不合适,认为自己榨糖能卖的更多些。 李茂贤始终什么都没说,全凭村里人自愿。 家里实在拿不出税钱的大都同意了,手头稍微有点钱的,都自己交了钱。 这三天,各个村子都很闹腾,最后凑齐的钱一文不少的交了上去,如果不是被逼到死路,谁也不想跟官府作对。 秋收后人们终于得了闲,村里走亲戚,回娘家的人格外多,高粱糖稀的事情很快传到了别的村子,李青文家每天都会迎来许多客人,门槛几乎都被踏平了,全都是冲着甜杆高粱来的。 毫无意外,这些人想要种子和榨糖的法子。 来的人里面,有的跟杨树村走动多的,有别村有声望的长辈,他们一来,李本善和郭大全都会过来一起说话。 祖祖辈辈种了这么多年的高粱,托李茂贤的福,大家才能有了这等机遇,自然都不想错过,李茂贤和杨树村俨然成了十里八乡人茶余饭后说的最多的。 李茂贤从来没想过藏私,答应自己村子的人,也不会拒绝其他村子的,大家都是乡邻,守望相助才能过的更好。 李茂贤这般,来人都很放心了,他们早就打听过,拍着胸脯应承,他们也会跟杨树村的人一样,一亩地的秸秆一根不少的送过来。 秋雨过后,一天比一天更冷了。 天还没亮,陈氏起来,抱柴禾的时候隐约看到门外好像有影子闪过,她到门口看,发现竟然站了好几个人。 这几个人脚下踩着的草鞋都是泥巴,穿着单薄,冻的嘴唇发白,瑟缩在一边。 看到陈氏出来,几个人明显有些意外,“打、打搅了。” 陈氏赶紧把这些人让进来,一问才知道这些人是百里之外村子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