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山寒[种田]_边山寒[种田] 第12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边山寒[种田] 第126节 (第3/3页)

饭,李青文想,那十斤的秤数,也不知道最后能不能达成。

    往落脚的客栈走时,月光如华,李青文抬头看着清冷的月亮,想着码头上的江淙和远在边城的亲人。

    同一个夜晚,盘坐在甲板上的江淙也看着同样的月亮,想着相差无几的事情。

    第130章

    李青卓休假了, 得了空,带着一干人等去到书院。

    学院里大都京城子弟,前几日便回家去了, 平时拥挤的门口一下变的空荡荡的。

    将年礼给门房的人,李青卓说要带亲属进去游看一番, 门房的人打开了大门,一众人等鱼贯而入。

    他们这一行里面,不但有李青文和李青瑞,还有蒋立平的俩儿子, 原本也想让蒋家嫂子一同来, 方氏在榨菜呢,说啥也不一起,只让两个儿子去沾沾那书香气,希望日后脑袋能灵光些。

    书院里青砖铺地,宽敞整洁,树木林立, 亭台楼阁, 墨香尤未散去。

    文正书院毕竟历史久些,出过不少名人, 每一处他亭子或者水池都有些故事, 李青卓挑着他觉得真实的给他们讲。

    大家伙只觉得很厉害。

    李青文在高达四层的藏书阁前驻足片刻,听他二哥说, 这里藏书无数, 除了最顶层的,其他的都可以借读, 羡慕的不得了。

    昨日他买的那些破破烂烂的书花了不少钱,在这里就读的学子, 坐拥这多好书,实在是令人羡慕。

    藏书阁后面是论道说经的书堂,这里只有京城有名望的文人和学士来讲课,才会开放。

    学院内一派幽静,穿着素淡衣袍的李青卓信步而行,身姿挺拔修长,与周遭的清雅之景尤为相称。

    李青瑞看了几眼,心中欣慰,让二弟来京城读书,果真没有错。

    这样想着,他又看了李青文一眼,幺弟也是块读书的料子,就看他意下如何。

    文正书院的后山原来是一片田,从前学生们是要轮流下地务农的,以此来让他们知晓农活的不易。

    后来慢慢的就成了种花,且有专门的花农来伺候,一大片一大片的,现在还有不少还开着。

    围着书院转了一圈,然后再从大门出来,李青顺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不管咋样,以后好好挣钱,送他们的孩子都去读书,就算读不成,识字也是好的。

    回去的时候,他们买了一袋子白面,想到昨日周从信送来的一整只羊,李青文顺便买了一捆子芹菜,他切芹菜,李青宏剁羊rou,方氏和面,做了一顿面条,每人碗里一大勺子芹菜炒羊rou做浇头。

    吃过饭,李青瑞跟方氏说,要出去送信,今天定然回不来,晚上不用做他们哥三个的那份吃食。

    他们这次来京城,带了好几包书信,除却送往大江南北的商队,京城也有几十封,收信人分散四处,得过年前送出去。

    为了能快些,李青瑞特意打听了一番,找了对京城最为熟悉的马夫。

    李青卓没去,他拎着李青顺等人在附近转一转,这次也坚持的叫上了方氏,不远千里来到繁华的京城,就算不买东西,也该出去看看。

    所以,吃完这顿面条,小院的门一关,两拨人便分别走开了。

    去往洪州的信都在秦冬梦身上,李青瑞手里的都是边城流犯和官兵的书信。

    这位姓张的马夫果然对京城的各处都很熟悉,什么犄角旮旯都能寻的到,一个下午,他们就送出去十几封信。

    晚上四个人在外头吃饭,李青瑞三人吃的清水面,单独给他点了酒和下酒菜。

    因为这顿酒菜,晚上宿在便宜又简陋的客栈中,马夫也没有半句怨言。

    一边送,一边穿梭在去往大梁各地的商队之中,把外地的信件一一托付给人。除此之外,哥三个还去了周从信告诉他们的那几个珠玉铺子,把那些小珍珠陆续变卖成了银子,这个时候,李青文才知道,江淙在河滩底下摸到的石头不是玛瑙,而是红玉髓。

    因为颜色红亮,声音清脆,很受女子喜爱,另外,这种东西还某些地方还负有“福慧”之名,故价格可不低。

    这一袋子红玉髓卖了不少金银,带这多黄白之物,哥仨有些不安,跑到外城北面时,回了一趟家,把钱挖了坑埋在茅厕后头。

    放在房子里头心里都觉得不安,特意选了这么一个谁都不愿意靠近的腌臜地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