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边山寒[种田] 第205节 (第2/3页)
李青文就尽量用前世的种种简单朴素的手段和方法,尽量改善民生,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人无法脱离周围而生活,他也一样,尽自己所能向朝廷提议,若是能得到重视,百姓之福,也是天下之福。 放下笔时,李青文静坐了许久,他现在明白,如果在边城,能帮的只有亲朋好友和乡邻,他来考试,可能一个小小的举动,会让更多的人受益。 可能他一个人力量实在是微小,但却是一粒小小的种子,待伸展枝叶后,有可能是一株小草,也可能是一棵参天大树。 三场考完,李青文出了院门,刚伸了一个懒腰,手里的篮子被接走,李青宏故作神秘的笑,“仔儿,回来有惊喜等着你!!” 可是,李青文被三个室友紧紧的抓住,到底也没能坐上回家的车。 陈泰冲李青宏喊道:“李三哥,今天不用等你弟弟了,我们照看他!” 为了准备今年的考试,所有人气都顾不得多喘几口,此番考完,憋着的这口长长的气都想宣泄出来,私塾的一众举子相约去喝酒,一个都不能少。 被一群人拥走时,李青文甚至都没能跟三哥多说一句话。 李青文鲜少出来玩,全凭他们做主,左右手被秦屿和朱祖元抓了一路,待下车后,知道跑不了,这俩人才撒手。 看着面前挂满了红色灯笼的小楼,李青文觉得霎是喜庆,随口问道:“这是哪儿?” “恣华阁啊。”旁边有人说道:“你都来京城这么久了,还不知道这里?” 这个名字倒是有点耳熟,李青文并有多想,跟着一众同窗进门,被胭脂香气熏的连打了三个喷嚏。 上了楼,一个个美人捧着装满酒的铜壶进来,看着那半遮半露的衣服,李青文突然想起来了。 一个年纪不大的女孩挨着他的手臂坐下时,李青文“腾”的一下站起来,“我、我不喝酒……” 看着他红了脸,那个女孩捂着嘴巴笑了笑,然后捻起盘子里的果子往李青文的嘴里送。 看周遭其他人都一派自如的模样,李青文半路将那果子接过来,往嘴里一塞,连味道都没尝出来甚么,就咽了下去,“姑娘,不用劳烦,我自己来就成。” 第229章 在京城, 提到清乐坊,男人们大都会露出几许兴致来,因为这里聚集着京城最有名的青楼。 虽然坊间被高墙围住, 难探里面的究竟,但是嬉笑漫语和勾人的香气,无不撩拨着过往的行人。 自从新帝重开科举,各地读书人大都涌向京城, 世风好狎妓, 文人更爱风流, 从几年前开始,清乐坊的才子佳人的故事传出来一个接着几个。 清乐坊里面各个楼阁里面叫的出名号的姑娘, 各个精通吹拉弹唱,吟诗诵词, 既有才情又有美貌,谁又能抵挡的住这温柔小意呢。 别说外头的私塾的读书人旬假时来清乐坊喝酒赏美人, 官学的一众学子亦是这里的常客。 像是秦屿他们这种公子哥, 这些年将清乐坊这几条街巷可是熟悉个遍, 知道春闱过后的今日, 这里必定热闹非凡,所以让人将装满文房四宝的篮子拿回去, 便直奔恣华阁而来。 恣华阁在清乐坊有些名气, 除了这里姑娘美, 有才气之外,还有几面扇子墙, 为人所津津乐道, 这几面墙上挂满了纸扇, 扇面一方是阁中姑娘的作的画, 另外一面题着上百位举人进士的诗词。 李青文消受不了屋里的莺声燕语,找了借口去看了那几面墙,字都写的潇洒,诗词也朗朗上口,只是瞧见其中一面扇子时,他愣了一下。 这是他二哥做的诗没错,因为读背过许多次,娟秀清丽的字倒是完全不一样,北面空白,并未像其他那般作画。 见状,李青文又想到了那位传说中的箬竹姑娘。 一边看一边走,行到后面一个窗户时,一股冷风夹杂着雪花吹进来。 李青文探头往外看,外面飘飘洒洒落下白色的雪,淡淡的,一点都没有边城大雪的气势。 二月下雪,在京城算是常见,李青文正要把窗子关上,瞥到外面一个身影时,愣了一下,等他再定睛瞧过去,那个挺拔瘦削的背影已经消失,只留下红色灯笼洒下的一片暖光。 虽然只是一瞥,李青文确定,刚才走过的人是二哥…… 二哥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李青文十分意外,因为二哥不像是来这地方的,而且他现在在服丧…… 可能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