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6页 (第2/2页)
点儿基本的常识就是了。但着人去衙门搬来了这些年四州的人丁册子,他才大吃一惊。 要教近一百万人读书识字,书从哪儿来?教书的又从哪儿来? 桩桩件件,都叫人头疼。 这些事,若是皇帝去做,自然可以安排三省六部衮衮诸公拿出个法子来,朝堂上计议几次,定个章程发下去,各地官府参办,做不成的被朝廷考核,挂个无能的牌牌,下一个任期找个冷板凳苦熬。恫吓之下,断然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可毅亲王不是皇帝,他虽是这四州的最高行政长官,手下到底没有能策划一项大工程,并跟踪落实到底的一套人才。 什么点子都得自己想,主意都得自己拿。舒兰与在他身边,两个人天天对着这些事情喝浓茶揪头发,好歹能商量个章程出来。若是她走了,叶清瞻一个人该多么辛苦! 先前不觉得,如今倒是心疼了。 她拿着官吏们送来的四州水文地形资料,凭借仅余的高中地理知识,偷偷熬了个夜,写了填平居民点附近的臭水坑,再不然就将它引入活水河的计划书。还加上一条意见:为什么不请几个看着仙风道骨的老道——或者别的什么老高人——去四处走动,疯狂安利百姓天天喝热水、多洗手呢?官府说话或许没有用,但大仙说话,谁敢不听? 就算是虚拟的时空,到底也是有背景的。此间的百姓,应当也会和真实世界中的华夏儿女一般,酷爱种菜和养生吧? 还有那给百姓扫盲的事儿,现下识字的教材是有的,小孩儿们开蒙的书,发给成人读读也是一样。若是印书的钱不大够,那就先教年轻的,若是还不够,就先教城镇里的,尤其是工坊中的匠人们,他们必须得学! 最初的技术革命,就来自于观察生产和生活的经验,但要将这种经验拿出来“提纯”,需要一些能思考的大脑。识字至少是有益的刺激嘛。 只有先生难找,她很想在这事儿上拿出个办法来。 还真叫她想到了! 如今生员们读书,不是总爱说个为天下为百姓、至不济也是为君父读书么?大话都说了,事儿还能不干吗——安排这帮要考科举的去教二十五岁以下的百姓读书,每人分他一百个孩童少年!教到每个学生都能认识一千个大字儿,便准他去考科举。 若是教百姓读书都做不到,今后便是考中了官,又岂有代天牧民、教化百姓的本事? 不如不要浪费时间了,回家种地去吧。 她点着灯写了一夜,生怕自己明日见到叶清瞻时漏掉了什么。只要离开泽州,再想见他一面,不说千难万难,总归是不如现下方便妥帖了,她多希望能把所有的话都说尽啊。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