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页  (第2/2页)
潮汛,她预备带十个大桶过去。    她刚到丁成家,丁成和他父亲就迎来出来。    原来用过的彩色老桶和七只崭新的白色新桶在门口一字排开。    为表感谢,沐云河当场摸出10元给丁成父亲,后者连连摆手,表示不用那么多。    沐云河道:“要的要的,丁伯伯收下。平时丁成帮我太多了。”    丁伯伯笑容满面,几番推拒下还是收了钱,直夸最近丁成当了他们赶海小队的队长,在家里也像个大人了。    丁成脸红,连连敲打他爹,让他闭嘴。    丁成父亲服务到家,不用沐云河开口,用板车把这十个桶送到了东海边,还嘱咐他们注意安全。    海滩上,无数小伙伴已经在那里了。    沐云河一看那密密麻麻的人头,就有些眼晕。    大潮汛本来赶海的人就多,加上东沙小学的同学们经沐云河发动,集体赶时髦,这东滩上的人头数,就比以往翻了几倍。    沐云河回头看看这十个桶,又摸摸兜里的钱,叹气:算了,船到桥头自然直。    第17章 大潮汛(2)    这天,一开始还挺顺利的。    和往常一样,许多同学只要小桶满了,就会走过来倒给她。    但是渐渐的,事情就不太对了。    一些过去参加过小分队赶海的,熟门熟路,能够在原定的位置找到沐云河,但是还有更多新来的同学在茫茫的沙滩上,根本就找不到收货的地点。    许多人无头苍蝇一样寻找传说中的收货点,口口相传,以讹传讹,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曲折。    沐云河尝试连人带桶转移到更加醒目的地方,可是这个海滩一览无余,根本就找不到一块高地。    他们手上也没有更醒目的标志。这时候不由得想到,如果可以有一面带色彩的旗帜就好了。    认识的小伙伴、不认识的同学,还有很多压根不是他们学校的人,扎堆在沙滩上。    不时有人拿着不符合要求的货前来想找沐云河换钱。    为了应对混乱的场面,沐云河不得不把丁成和关莉莉,还有李赟、侯敏达等一些熟悉的同学留在身边,让他们帮忙一起收货。    但是随着涌向他们的人越来越多,即使多了几个人手也来不及现场检阅货物。一旦查得细了,立刻人员拥塞,还有些不知哪来的成年人等不及,骂骂咧咧地要吵架。    沐云河只能让他们直接倒货,然后估摸着给钱。    大约在收满了五六个大桶后,情况发生了改变。    这时候,围着他们的一群人中,忽然有人喊了一嗓子:“到那边看看!那边收货的价格更高!”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