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38)  (第3/3页)
察难民的生活。    诸多苦难,皆在眼前,要做点什么,总得知道对方最需要的是什么。    他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哪怕他如何的施粥救济也于数量庞大的难民无济于事,甚至别人未必稀罕他的救济。    他需要观察,充当一个支点,然后将这场灾难用一个杠杆拗起来。    不过在他人眼中,莫少珩现在的行为简直就是罄竹难书。    消息在凉京传开,凉京的百姓都替洵地的难民心痛。    莫少珩怎能怎能在他们面前一副享乐的样子。    可不是,听说马车好几辆,后面跟了大批的鹰卫,随行的粗使婆子都走了一路,一看就是准备游山玩水。    贵族的享乐,不管百姓死活,莫过于此。    只不过,听说燕王居然也在此列,燕王不是一向严于律己的吗?    自然有不少风向官做好了记录,准备在金殿上进言。    莫少珩这次出游,的确准备了不少东西,因为他不是别人以为的随便玩玩,而是要玩好些天。    马车逛完半个难民场地,这才驶入主道,向北凉之北行去。    莫少珩想了想,下了马车钻去了赵棣的马车上。    因为南一现在跟打了鸡血一样,一个劲在练琴,边练琴边对着他盒子里面的蜜蜂嘀咕,为什么不听他的话。    勤奋自然是好的,但也避着点人练啊。    莫少珩对赵棣说道,这次我又得挨骂了。    虽然他是为了坑赵岚,为了替他自己出一口气,但最后得到好处的是赵棣,他得来邀邀功。    赵棣:所以?    莫少珩正了正身,所以,燕王殿下,以后我往你手掌里面塞银子的时候,你能别拒绝?    赵棣的眼睛都眯了起来,这是在告诉他,以后还有无数次犯事情的时候?    赵棣没说话。    莫少珩就有些尴尬了,灰溜溜的又回了马车。    天气炎热,马车在向北赶路。    李垣疑惑了,莫少珩没有告诉他目的地,只说是游山玩水。    但他看着也没有游山玩水的样子,一路都没有停,哪有游山玩水一直呆在车上的,倒像是专门直奔什么目的地而去。    第一天在赶路,第二天依旧在赶路,第三天还是在赶路。    李垣没忍住,跑去正在叮叮当当的练琴的南一那里旁敲侧击去了。    你们家少师为何一直呆在马车上?沿途的风景也有不错的地方。    南一正皱着小眉头,这些蜜蜂一点都不听他的话,更别说cao控这些蜜蜂给人针灸了。    头都没抬的道,我们少师怕晒,你想想将我们少师晒黑了可怎么得了?    说完还哆嗦了一下,太可怕了。    李垣:    怕晒,那还邀请他这个时节出来游玩?    第四日,第五日,第六日依旧如此。    也亏得他们带了足够的物资,因为路上连补给的时间都没有。    一开始还走的官道,也有驿站可以休息,到后来就拐入了小道了。    甚至后来马车都无法通行了,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开始步行。    直到第七日,他们来到了一个小渔村。    李垣也不纠结了,因为今日便是君子之约的最后一日,比起这个,莫少珩就算再不可理喻在他看来都没有任何干系。    北凉之北,是大漠,在大漠的旁边有一条湾海,被称为北海湾。    靠近大漠和北海湾的地方,都是无法种植任何农作物的,,影响的范围颇广,这也是北凉为何贫瘠的其中一个原因。    北凉人就经常感叹,他们的疆土要么干旱,要么不知什么原因,根本无法种植。    莫少珩估计能说出个大概原因,土地沙漠化和土壤酸碱值呗。    当然,在沙漠和海水里面种植,哪怕在现代都是一个大难题,虽然也有些突破,但能大范围推广的技术却还是没有,莫少珩自然也是解决不了的。    这里比较偏僻,除了一个以渔为生的小渔村啥都没有。    队伍在小渔村旁边扎了营。    李垣问了一句,你的目的地就是这?    光秃秃的,四野无人,不像是什么游玩的好地方。    莫少珩说道,你不觉得这里的风特别舒服?凉京比较靠近北边,但却很少有风。    这里是一条湾海,将有可能吹进凉京的风都挡了下来。    李垣:    好吧,没见过海风的人,或许对这个比较稀奇,他东唐疆域辽阔,也有临海的区域,他早见识过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