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农家老太后_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19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穿成农家老太后 第19节 (第3/3页)

掩饰性的喝口茶后,高显才回道。

    “太太那边还种的有几十亩,能收好几百石红薯,她早就有言在先,为感谢书院里的师生,为那片红薯地做出的贡献,到时会给每人送上二三十斤做薯种,即便如此,剩下的仍有许多,适当吃些,不妨事。”

    这些红薯种刚从海外带回时,陈凤琪就已经惦记着想要吃,好在她还记得那些薯种得来不易,及时让人给种下去了,没值得吃。

    如今栽种了几十亩,能收获几万斤,她能忍住不吃才怪,不敢多吃,是因为她知道,红薯是粗粮,吃多了会不舒服。

    承诺送给一期师生的红薯,以及可能会给二期师生分的薯种,就是陈凤琪身为一普通百姓,能为红薯种植的推广,做出的最大贡献。

    随着昭告红薯现世的这份邸报被遍传各府县,迅速在民间掀起巨大的议论,无数人都在打听这件事情的真假。

    能亩产十石以上的作物,乃是亘古未闻之事,再加上有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蓄意引导,本来都对废太子感恩戴德的舆论风向,逐渐转变成质疑,认为是废太子弄虚作假,糊弄世人。

    听说这一舆论形势后,高显立刻来找陈凤琪,废太子想要重回太子之位,绝对不能背负着污名。

    虽然朝廷派出的勘验队伍已经出发,不日就能抵达废太子所在的流放之地,有了勘验队伍现场采收统计的数量为证,就能确认废太子那边并没有作假。

    可是世人总习惯相信先入为主的印象,就算最终的事实能够证明,红薯的高产绝对不是弄虚作假,可是随着被拖的时间越久,已经被毁的名声,也再难洗清。

    所以他们一定要赶在这风口浪尖上,尽快帮助废太子释清这些质疑,可是他们现在仅存的势力,不宜曝露不说,在当前的舆论大环境中,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更说是想要扭转当前的舆论。

    总觉得离她非常遥远的事,突然被放到她面前,陈凤琪感到有些头疼,可她更知道,高显要不是因为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肯定不会求到她面前。

    “这事简单,你提前退位,请玄隐先生以南江书院院长的名义,邀请巡抚、府衙、县衙以及周围邻县县衙的官员过来,参观我们南江书院的红薯地采收现场。”

    “那些薯种,是太子听说玄隐先生答应出任南江书院院长,教化世人,特意送来的贺礼,你认为呢?”

    高显闻言,顿时双眼一亮,他来找东家太太,的确是想请她尽快安排红薯的采收一事,并向外界公开李家庄的这块红薯地。

    却没料到,对方为了帮他,竟然愿意放弃她一贯的低调作风,如此高调的邀请各级官员现场观看红薯地的采收,定能起到轰动效应,在短时间内,便可迅速洗清相关质疑不说,还能趁机拉拢人心,更加突显太子的贤名。

    就是这样以来,不仅会彻底抹去东家太太的功劳,还会在无形之中‘利用’玄隐先生的声望与影响力。

    “太太的大恩,谦益感激不尽!”

    陈凤琪迅速制止住对方想要施大礼的举动,有些无奈的回道。

    “你这不是难为我吗?明知我向来不喜这套,你还是先去找下玄隐先生,与他沟通一下吧,他一身清名,估计比我还不愿意涉及这些事。”

    虽然这么做,固然会借用到玄隐先生的名声与影响力,可是有亩产十石以上的作物做媒介,其实也会让玄隐先生的影响力更上一层楼,并传出一段废太子纵然身陷困境,私下里依旧礼敬贤士的佳话。

    可是玄隐先生若是特别爱惜羽毛,不容自己的清誉沾染半点污名,或是不愿弄虚做假,可不一定愿意配合。

    第三十一章 新主也是主

    等到高显离开东家大宅, 匆匆找到玄隐玄先生,跟他说了这件事,以及东家太太的建议,玄隐先生的神情有些微妙。

    “你确定, 这是东家太太的建议, 而不是你假借东家太太之名?”

    想起初见东家太太时, 她衣衫朴素,动作十分利索的从马车上跳下,既能心善的收留那三个乞儿, 又能在高显的有意提醒下,迅速配合对方,当众表明分寸与态度,绝了周围某些人的心思得表现,给玄隐先生留下过较深的印象。

    正式住到家属区中为院长准备, 高显这个院长因是孤家寡人一个,没有住进去的两进院落中后, 玄隐先生更是体会到设计修建这栋房子的人, 处处用心,无不妥帖的精心设计, 让他住得十分舒心, 也非常适应。

    玄隐先生本以为那些为生活提供极大方便自来水,及地下排污通道的设计,都是出自他那位见多识广的故友之手。

    结果却在对方那里得知,这些竟然都是出东家太太的设计规划, 高显不过是帮忙完善,并负责监工,逐一排除工程难题, 负责将东家太太的规划一一实现而已。

    玄隐先生知道,对方肯定不会在这种问题上隐瞒他,这也就意味着,看着平平无奇,与这李家庄内随处可见的妇人没什么区别的东家太太,其实远不似表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

    可是高显刚对他说的这件事,还是再次颠覆了他对东家太太的认知,这种精准的找出多方利益点,迅速调动各方面的人脉与资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