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4页 (第1/2页)
顾钟于是只能每个月都只能补上一部分,如今外面便有传言甚嚣尘上,说是顾家如今只剩个空壳,外面的架子虽未倒下,但内囊却要用尽了。 顾家在江南的声望大不如前,名头也不好用了,顾元科怎么感受不到其中的落差。 而谢舒却从当初一介默默无闻,遭人耻笑的商户赘婿摇身一变,成为如今名满江南的金陵文社的文首...... 眼看着周围人都向着谢舒集聚,顾元科才收回目光,脸上却忽然露出一点笑意。 这些天,顾元科一直在关注着谢舒,也调查过谢舒前两次乡试的情况。 谢舒前两次落第,难道真是无人慧眼识珠吗? 自然不是,这谢舒虽十六岁中了秀才,但并非天资卓然之辈,不过是有些聪颖才气罢了,再加上娶妻之后,心思也浮动了一些,哪里还能专心学业? 如今谢舒成了姜鸿的弟子又如何?姜鸿再怎么厉害,可只有短短半年,谢舒还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文社上...... 却不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道理。 若文社之首在乡试之中连个好一点的名次都没有,那么江南文人又该怎么看待他? 这文社越是给谢舒带来名气,反噬起来,也越厉害。 谢舒真是成也文社,败也文社! 只要等乡试结果一出,一切便分晓 * 很快,检查完毕后,谢舒找到自己的房间,将东西放下。 每个考生都是单独一间屋子,从早上到晚上,整整一个白天都须得呆在房间里。 好在考题并不算多,若是能够早点做完,也可以提前出来。 等考试开始,谢舒拿到考题,和标准题型一样,经义三道,诗赋各一篇,论一章,还有三道时策。 谢舒一目十行,大致看了看考点,发现经义都是文社曾经探讨过的,不禁微微一笑,接着又看诗赋。 诗的主题以一句古诗“黄华如散金”为主旨。 若是没读过此诗,难以领悟其中的奥义,只以为这句诗是描写秋景,黄华作菊花解释。 不过实际上这是描写清明前后,春色景象。 对谢舒来说,虽需要思量一下,但难度并不大,赋题则出自《中庸》,“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大意是讲述圣人的诚和明,这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命题,不像前者那样具有误导性。 谢舒心中有数,于是继续往下看去。 试论取自《汉书》韩信列传:“数与萧何语,何奇之。”意思是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对韩信的才能感到惊奇。 联系上文,可以得知此时刚加入刘邦的军队时,韩信不过是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