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夫郎的渣男赘婿_第160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0页 (第1/2页)

    《诗经·周颂》中有一篇《清庙》是讲祭祀祖先的文章。后来《毛诗序》,一本专门为诗经作序的作品中提到,清庙正是祭祀的文王。

    所谓“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祭之而歌此诗也。”

    这首诗要如何下笔,只需要明白这文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文王指的是周文王姬昌,也是商朝的开创者,殷朝末年,天下动荡,当时还是西伯的他,招贤纳士,攻伐殷纣,奠定了周一统中原的基础。所以在周朝的百姓眼里,这位文王始终是一名威德具备,不可超越的开国君主。

    《诗经》里面有相当大的诗篇都是赞美这位文王,周颂的颂字也是歌颂的意思,明了这个,这首诗的主旨也不让人意外了。

    谢舒并不奇怪会试中会出现这样的题目,毕竟会试的录取名单还是需要皇帝来批复的,也就是说皇帝很有可能会亲自查看试卷。

    而翰林院如此明显的出题用意,从侧面的一定角度说明了这位皇帝的风格。

    不过谢舒对于这种应制诗并不排斥,在有限的发挥余地里,能写出精彩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挑战。

    而赋的题目比起刚才的诗更要直白,以《周以宗强赋》为题,此句出自《史记序》“管蔡世家”:周公主盟,太任十子,周以宗强,嘉仲改过。

    说的便是周朝怎么兴盛繁荣的事情。

    这也不算难,谢舒直接把格式先写好,第一行只用写“奉”字,第二行才写题目。

    至于试论往往出题的范围都要宽泛许多,不仅限于四书五经,对于考生而言,是一道难题。

    同时,论题虽然也有命题,但比起诗赋没有那么严格的韵律,灵活性和自主性大了许多。

    谢舒看了此次论题的题目,轻吸了一口气,果然并非出自四书五经,是选自《汉书东方朔传》的一段话。

    题目则是《文帝道德仁义如何》。

    这题目看似和刚才的诗赋的风格差不多,不过谢舒很快就发现,这两者其实大相径庭!

    首先诗赋的题目要模糊许多,考察了应试者对经义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不过只要熟知这些典故,就能明白诗赋的内容该如何作答了。

    试论却不然,虽然清楚地写明了要论的人是文帝,但是主旨是相当暧.昧的,这个题目也是极其少见的疑问句,也就是说,需要考生通过这段截取的史实来论证文帝的道德仁义。

    既是汉书,那么文帝当然指的是那位开启了“文景之治” 的汉文帝。他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向来被认为是一位明君,而且截取的这段《东方朔传》中,东方朔规劝武帝,便是以文帝的风范为例。

    谢舒手心微微出汗,他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