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页 (第1/2页)
“种地?”不少人趴在钢丝网外看热闹。 “现在的土壤能种种子?”有人奇怪道。 “是变异植物吧?农场缓冲带不是种着好多变异植物?” “怎么种到外面来了,变异植物多危险啊。”路人们议论纷纷。 有人忍不住喊住相熟的巡逻队员询问,队员们一概不回答。 “每隔十米种一棵,五棵一组,按照我给你们的设计图留出小路、大路和广场。”姜默已经换上了防风夹克,踏着长靴在众人面前穿梭。 “知道了,二老板!” 这边种着树,那边姜默已经让人在钢丝网外支起了桌子。 这次再有询问的,巡逻队都给他们指到桌子旁。 有人专门坐在那里,给难民们讲解棉花帐篷的优点和购买方法。 因为房子没有任何成本,所以卖价不贵。 30萤光币一个人,一个帐篷安排五人入住,可以自己找人团购,也可由农场安排。 当然,即使难民们再信任农场,他们也不敢只凭农场介绍就掏出30荧光币预定房屋。 姜默也不指望他们现在就相信。 他放出这条消息的目的,只不过是提醒大家——趁早攒钱。 毕竟马上就要大降温了,而30萤光币听起来便宜,也要进农场打工一个月,或者捡1500公斤木头才能赚出来。 当然,农场在招人方面也做了一定倾斜,短工优先招收难民,给他们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 林写意按时把纺纱机和织布机交上来。 二十台机器,当天就搬进信息大厅开始了认购。同时,棉花的购买价格和回收价格被清楚标在公告板上。 购买价格可以说是十分便宜,农场给的回收价格也给的格外公道。 一个身体健康的成年女人,勤快一点织布一个月,不仅能赚出一家的棉袄,还能攒30-40枚萤光币,恰好能买到农场外的棉花房屋。 机器一出来,很快就被买走一半,剩下的要么是在手忙脚乱的凑钱,要么是凑不够钱,正想办法找朋友借。 有人扯扯自己老公,小声问,“你以前做木工的,能仿出来吗?” 老公皱皱眉,朝她使了个眼色。 可这女子说的话还是被信息大厅的工作人员听到了,工作人员拍了拍手里的一沓纸,“我们卖这两种机器的仿制图纸的啊,两萤光币一张。” 众人一愣,随即一窝蜂涌向图纸。 * 明明还没到11月,温度就冷得像是在冰箱里,不知不觉,所有人的步伐都急匆匆的,着急的为冬天做准备。 棉花只卖了三天,同心社那边又作妖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