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3页 (第2/2页)
坐在龙椅上的兴顺,赶在这些古板的官员开口前,先说话了,“爱卿又胡闹了,荣王乃是朕的亲侄子,是这世上除了母后,血脉最近的亲人,哪会有造反的心,你可别信口开河,胡乱攀扯。” 李次辅听兴顺如此说道,心里不禁琢磨了起来,难不成请荣王入京,就只是替世子选妃吗?不,不会,天家凉薄,哪有什么骨rou亲情,可栾子钰为何收了世子,难不成皇上所图……是要让荣王定居京城,入朝为官?! 如果真是这样,除掉蔡万两人后,朝堂上的势力分配又成了三足,皇上作为执棋之人,只需轻轻拨动,便能扰乱局面,且没有人与他对峙,做到了真正的一言堂。 皇上这是连未来四五十年都算计到了。 “是是是,臣一时嘴快,胡言乱语,还请陛下赎罪。不过,臣正是因为荣王无不臣之心,这才暂时教导世子,可不敢说是师父。”栾子钰笑着应和,对李次辅的‘上进心’视若无睹。 兴顺轻笑,“你何时这般小心敬慎了,别说是朱辕了,便是荣王,你要觉得可收为徒,大胆的收去,别拿朕做挡箭牌。” 栾子钰故作委屈,“臣哪敢啊,这不才让人进了澜院,就已经被诸位大人指点了,要是真收了徒,还有臣活路可走吗?” 君臣一唱一和,让仗义执言的大臣如刺在喉,这两人又在搞什么小秘密? 清官直臣,性格耿直,见不惯世间不平,不正之事,但这不代表人家是傻子,既然皇上早有打算,他们还是别开口添乱了。 李次辅站在原地,知道自己的计划彻底落空,索性不挣扎了,反正他的名声在那摆着,就算不能像蔡首辅那样只手遮天,也是个受人敬仰的内阁大臣,犯不着对未来的内阁首辅穷追猛打。 栾子钰见他不再出言,就明白了,论明哲保身,朝上众人,可比不上李次辅高明。 通过闹剧一般的交锋,大宓未来十几年的内阁争斗,被悄无声息的掐灭了,荣王更是因为坚如磐石的内阁,上下一心的朝堂,彻底歇了造反的念头,一心一意的替大宓守着边疆。 不过此时的栾子钰并不打算就这么结束早朝,与台上的小皇帝相视一笑,如恶魔一般,轻声细语,“陛下,荣王已然入京,不如早早相看世子妃,并替朝中诸位大人,解决一下子嗣的人生大事?” 众大臣:??? 第91章 文官之于栾子钰,犹如累赘,他不想和太多文官有牵扯,一是办事的时候会有各种人借着各样的关系,找你帮忙,麻烦,也不好做事。 二是他不能,先帝留他不是为了培养出一个权臣,而是为了给小皇帝留下最利的剑。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