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8页 (第2/2页)
宁佑案罢了,难道皇帝自知时日无多,要重审宁佑党一案? 皇帝环视四周,满朝皆是人精,少有情绪外露,其中最为淡然的便是元簪笔了。 皇帝心中喟叹,确有其兄遗风。 若元簪缨还活着,他们兄弟二人皆在朝堂,又何尝不可谓佳话? “今乔郁,被褐怀珠,学行修明、廉隅细谨,有殊勋异绩,立赫赫之功,于国殚诚毕虑,朕知其心,观其行,感篆五中。”皇帝语调虽缓慢,却极其清晰,他有意让所有人都听清,将众人反应尽收眼底,“今赐国姓,封候为璧,愿尔如玉,不磷不缁、冰壑玉壶。” 群臣大惊,谢党众人相顾失色。 封侯在本朝非罕见之事,赐国姓亦不稀奇,然此等恩宠多赐于有卓绝功勋之人,譬如数百年前的元雅,今者战功赫赫如魏阙等,亦无此等厚赏。 赏赐虽丰,却也不是群臣惊愕的理由,而是因皇帝将其愧与乔郁封侯联系到了一起。 当日乔氏一族满门抄斩,唯存乔郁一人囚禁于静室,朝中百思不得其解,乔郁时年十五岁,已不是总角孩童,皇帝就算是为了不显得寡恩太过,也不该挑这样一个人,以乔郁的身份,本不该入朝,然其自为官后官运亨通,青云直上,虽有种种流言,但无异被证实。 皇帝到底在愧疚什么? 愧疚宁佑党事,为何不赏元簪笔? 其兄长曾为皇帝心腹,元簪笔更是国之股肱之臣,皇帝要安抚,应从元氏开始。 令朝臣议论纷纷的还有这封诏书,有好事者大着胆子去看刘曜的表情,果不其然看见方才还春风得意的刘曜面沉如水。无他,两封诏书一封由夏公公宣读,一封由皇帝口述,不提这点,单看诏书内容,立储诏书对刘曜溢美之词不过寥寥数语,于乔郁全篇已能用颠倒黑白来形容。 乔郁当然能察觉到从四面八方落在他身上的目光,那些视线恨不得将他的皮从身上扒下来,然而他此刻心中的不解不比任何人少。 皇帝略喘了口气,道:“元卿。” 元簪笔正要下拜,皇帝却温言道:“不必跪。” 他今日和蔼得宛如平常人家长辈,却令元簪笔恶寒。 皇帝看着元簪笔沉静的面容,仿佛极欣慰地笑了,道:“元卿只长乔郁一岁,持重沉稳却远甚于乔郁,”他不称乔郁为卿,反而直呼其名,明明该是生疏,却无端透出一种亲昵,只有家中长辈直呼晚辈名字才算失礼轻蔑之举,皇帝今日待乔郁,又与父亲何异?“卿与乔郁素有深交,朕望卿日后在乔郁身边多加提点。” 皇帝好像嫌刚才群臣还不够失态,更有此言,连元簪笔面上都有愕然。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