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4页 (第2/2页)
怎么是这首? 皇后娘娘皱眉,她正要开口,肩膀却忽被一按。皇后一惊,回头,那人却比了比唇,皇后娘娘掩住惊讶,默然不语,再度将视线转回水台之上,只是这一次,心中却多了几分思忖。 身边的人安静地坐下,他不许人通报,只是看着水台上的小姑娘出神。皇后听着石聆所唱内容,联想到近日朝堂上的纷争,不由皱眉。 是巧合吗?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坐席上鸦雀无声。石聆并未下场,而是执起手中的鼓锤,走到鼓面之前。 咚! 一声入心。 咚,咚,咚! 由缓入急,由轻入重,先是一声声深沉宛若召唤的鼓声,随即是一串激昂的鼓韵。水台之上小小的姑娘挥舞着鼓锤,以她的身形臂力,几乎每一下都竭尽全力,但偏偏落在鼓面之上,轻、重、缓、急,形形□□,分明是同样的声音,却带有不同的情绪。时而如大军出征,气势昂扬,时而如千军万马,汹涌澎湃。 一阵大鼓之后,石聆猛然抬手,表情肃穆,鼓锤向击,发出一声脆响,随机她竟是双手一甩,毫不犹豫地将鼓锤一扔。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琴音缓缓流泻,不似上一曲哀婉,却是气势雄壮,慷慨悲歌,仿佛王师跃然于眼前。这样的琴音却由一个方足十六的小女子奏出,琴技虽不算卓绝,琴音却可称绝世。 好!好一首《雄稚》,好一曲《无衣》! 似乎是被琴曲中的豪情壮志所染,首座之上,有人抚掌大笑的,那声音一出,众人顿时惊讶不已。 可不正是明珠朝的九五之尊年逾半百的景仁帝。 皇帝是什么时候回席的?怎不见人通报? 皇后,台上何人? 陛下,台上乃是石松人老先生的后人,石氏长女石琮秀。 景仁帝讶然:竟是松人老先生的后裔?难怪,难怪。鼓音厚,琴音雅,嗓音淳,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好啊,好! 皇后默默垂首,不发一语,却是陈贵妃看准时机,娇声道:皇上,石大姑娘才多大个人儿,这又是琴,又是鼓,可给她累坏了。 景仁帝大笑:正是,快叫小姑娘下来,朕有话要问她。 不只陈贵妃,便是其余人也是一怔。 赵幼贤乐滋滋地在台下等着石聆下来,不想刚递过一块帕子,就见天子身边的李公公小跑过来,恭恭敬敬地请石聆过去,说是皇上召见。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