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7页 (第2/2页)
言,哪怕是暂时的跳跃性举措,也值得一试。 这是个生产力落后的封建时代,媒体少的可怜,新闻传播渠道十分淡薄,想在短时间内不付出任何代价的募集可观的财富很难,等着民众自发觉悟,营造出那种抗洪赈灾举国齐心的氛围更是不可能。 何况战乱平息不久,百姓休养生息才十几年,寻常百姓刚可裹腹,他们有什么钱? 钱都在少数人手里,钱都在商人手里。 想要收获,就得付出,商人重利,情感牌打不通,就要抛出诱饵。 这个诱饵就是丰厚的利息。 可是士农工商,商者为末,即便日进斗金,商人依然是社会地位极低的存在,让朝廷弯腰向这些人借钱,这的确是一件大事。 石聆并没有指望这件事立刻成功,见众人都沉默,她今日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没有再多说,石聆只留下一句诸位大人可以考虑一下,便先行告退。 国债的基本概念,和为了适应当前时局而做的一些设想和改动,石聆已经都写了出来。但是只靠这几页纸肯定是不行的。石聆不懂政治,即便在她的时代,她算是年轻的金融界精英,也不代表她可以一个人策划一场大的经济变革。 这几页纸是她抛出的诱饵,用来勾这些臣子,看看他们愿不愿意风风火火地干一场,成则青史留名,败了,反正有她这个误国的小女子担着。她要的不是这些大臣的虚与委蛇,她要的是他们的头脑,他们的知识储备,他们肚子里的干货。 她抛出了框架,真正填充内容,还是要靠他们。 石聆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来找她的却是户部尚书蔡徵,这个她以为会一直与她唱反调的人。 蔡徵将她请到了户部,态度严肃,慎重,与之前截然不同。 蔡徵起身,对着石聆恭恭敬敬地一礼。 石聆受宠若惊,连忙退后:大人何故如此? 蔡某之前多有得罪,有眼不识金镶玉,还望石姑娘勿要见怪。 石聆失笑:大人并未刁难我,只不过就事论事,有何责怪?大人万勿如此。 见石聆恳切,蔡徵知晓这姑娘是真的没有往心里去,也不多说,当即进入正题。 石姑娘,敢问师从何人? 终于被问到了这个问题。 的确,以石琮秀的出身和经历,都不太该有石聆如今的名气和成就,因此这件事石聆早有准备。 家师乃是一名云游道人,偶然结下机缘,不过他老人家并未留下姓名,如今也不知去处。依照年岁来算,多半已经不在人世了。琮秀未能在师父跟前尽孝,一直是一桩遗憾。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