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3页 (第2/2页)
年。她当年挑灯著书的场景却历历在目。 这本书首次印刷的时候,她已经身居美国,从此二十多年,和亲生儿子相隔太平洋,再也不曾见过面。 时间是一剂良药,能治愈她当年丧夫的创伤。 时间又是一柄利刃,把她当年抛下的儿子彻底斩断在身后。 叶玉琢想起往事,眼底盈上来一层浅浅的泪,不知不觉出了神。 “叶教授?” 乔宜看她愣神,忍不住把手里的书往前递了递。 叶玉琢自然答应,拿起签字笔,在扉页——上写下叶玉琢三个字。 又细细询问了乔宜的专业和年级,附赠写了一句祝福 “祝鸟类生态学专业18级乔宜同学学业有成” 字迹清秀挺拔,中锋立骨。 如果乔宜仔细端详,一定会发现叶玉琢的字迹在哪里似曾相识。 可惜她太激动,一颗心咚咚跳个不停。昨晚思索了一晚上的专业问题,本来想请教叶玉琢,此时也抛到了脑后,忘得一干二净。 就连她转身离开的时候,书包拉链忘记拉上,省研究院的录用通知书滑落在地,她也没注意到。 叶玉琢的助理叫住她:“同学,你东西掉了!” 乔宜闻声回头,叶玉琢已经弯下腰,亲自将那薄薄一页录用通知书捡起来。 叶玉琢看清上面的单位名,眼前一亮。 乔宜觉得自己真是马虎,忙走回去,不好意思地说:“谢谢叶教授。” 叶玉琢把通知书递还给她,不忘向她道贺:“恭喜你入职省研究院,乔同学。” 待乔宜走远,叶玉琢问:“现在主持省研究院工作的……是王玉莹吧?” 王玉莹是她曾经带过的学生,也是她在国内任教带过的最后一届博士生。如今十几年过去,也成为国内鸟类生态学界的中流砥柱了。 助理笑说:“是。省研究所是教授您一手创办起来的,多少年都没招录过应届毕业生了,这位同学想必一定特别优秀,才被王玉莹教授招进来。” 叶玉琢颇为感叹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她在国外十几年,国内的学术人换了一茬,多少年轻而陌生的面孔不断更替着,唯一不变的,是一代又一代学术人身上朝气蓬勃而又求知求真的精气神。 两人感叹了一会儿,又有几位老师一脸激动的走过来,向叶玉琢请教起学术问题。 * 乔宜一面向教室门口走去,一面把录取通知书装进书包,一抬手,手机屏幕亮起来。 微信收到20 条消息,全都是季书辞发来的。 上午听讲座听得太认真,她根本没空看手机。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