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6页 (第2/2页)
肯干,任劳任怨的约翰,很快得到了师傅的赏识,成为了一个正式的皮包制作师。 后来开了自己的手工皮包店,做起了高级定制。 很多年以后,约翰去世了,他的女儿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约翰写的日记手稿,还有一束棕黑的卷发。 女儿将这些零散的手稿整理了出来,捐赠个了博物馆。 …………………… 早在土人与殖民者发生冲突的前面十几年,李辞辛就想:既然做不出精巧的火枪,哪粗糙一点的的炸药呢? 再利用投石器一打,总比没有热武器来的强。 可能是吃熟食启发了智力,新的两代塔斯马尼亚人,动手动脑能力也越来越强。 不过人变聪明了,也有了其他的变化,以前的塔斯马尼亚人是群婚制。现在居然出现了有的强大的男性试图占据多个妇女的情况。 随着经济基础的丰富,塔斯马尼亚人也出现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不过李辞辛也没有放任他们这样下去,开始了对他们的教育,在族里推行一夫一妻制。 但凡年轻男女,需定终生者,都必须到蛇神雕像面前举行仪式 ,方能得到上天的认可与祝福。 并且,李辞辛开始着手让他们准备自己的法律。 在文字上面,一开始李辞辛教的简单的汉字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了。 本来李辞辛想干脆都将汉字教给他们,不过联想到后世东亚文化圈的文化之争,也就鼓励他们自己创造文字。和那些汉字一起混着使用。 发展到后面倒是有点像霓虹国的用法。不过他也没有管这么多了。 这第一次大规模冲突,并不意味着就高枕无忧了,这极有可能引起大不列颠的报复。 这一次收缴了这些人的武器。枪支数十把,大炮四门,也够塔斯马尼亚人用一段时间了。 不过让李辞辛没有料到的是,大不列颠人居然没有选择报复。他实在想不明白怎么回事,也许跟这个时候的世界格局有关系吧。 管他呢,有了这些武器和船,意味着下一步计划可以开始了! 离这里最近的是澳洲大陆和新西兰,塔斯马尼亚人完全可以依靠这个做一些贸易。获得发展工业想要的资源。 说干就干,原先训练的杂牌水军终于派上了用场。那些被俘虏的船员成了免费的老师。 两个月后,第一批塔斯马尼亚船队朝澳洲大陆开去。 一个月后安全返航,虽然带出去的特产,换了一些没什么大用处的东西,好在也是成功的第一步。 李辞询问了这些出海者,澳洲大陆的殖民者和土著对他们是什么态度。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