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2页  (第2/2页)
多,余下还有一个重要的点便是电池供应上。    当初贺君参与无人机设计的时候,电池就很是一个问题。他尝试了新型能源,尝试了外部停靠充电方法。顺手还申请了一个专利。    谁想这次参观,竟然还能研究供能的问题。航天供能当然和普通日常项目上的供能不一样。上太空的火箭需要重量轻却产能大的燃料成功发射,到了太空中能量转化的的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设计师带他们回到自己办公的地方,拿出了以前的案例给他们看。    其中一项便是他之前说的,国际大会需要搭建各种植物的场合。    “能量转化确实是一个相当关键的技术性问题。在航天领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营的企业。”设计师多说了一句,“现在国内也有民营商业化火箭发射,以后也是可以进行商业化的载人上天的。”    他说完这句后,又重新将话题归于供能问题:“有的舞台需求,就像这一次。我们需要把原本备用的电池当做主要供电设备来用。你们的舞台不需要,我们以前搭建的场合也不需要。那么在需要的情况下,就要用航天电池。”    贺君看了一下设计师展示的航天电池。    这电池确实是从备用转为了主要使用的。它是为了给大型设备供电用的,并不适用于无人机这类小型设备:“我还以为这能给无人机用。能延长续航能力。”    设计师笑起来:“可以研发。但我们这边需求并不在无人机这类小型电池方面。我们会更多去考虑能源转化问题。”    没有需求,研发的侧重当然不会在这类电池上。    他甚至表示:“我们的侧重反而会考虑到电池的耐温问题。电池需要耐高温,也需要耐低温。其实舞台各种需要用电的地方都是这样。地屏也需要考虑到发烫问题。”    “发烫是可能会导致设备耗损、设备黑屏、严重引发火灾的。”设计师这么一说,更侧重起安全问题来。    贺君点头,并又虚空画了一道:“这就是我们日常综艺边上所写的专业人士。各种行为我们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后期配合在设计师脑袋上戳了一个“专业人士”的戳。    紧接着,节目组用飞快的快进,加快了专业人士的探讨。    设计师和贺君关于能源转化问题聊了起来,整个聊天的过程反正邱丰是半点没听懂。他脸上透露着茫然,就和不少围观的观众一样。    弹幕们:“明明有字幕,我却像是在听天书。”    “对不起,我的认知还只在普普通通的太阳能上。”    “液态甲烷,液态煤勉强听懂了,再多不行呜呜。”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