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六零年代之悍夫 第214节 (第3/3页)
你们小叔我整回来几个大铁疙瘩,回家就能看见了。走,带你们去见见世面。” “好哎,好哎!” 两个侄子这么给面子,沈卫民心里挺受用。 半个多月不回沈家沟,再看周围的一切都是熟悉又陌生的。山林间树木浓密苍翠,田野丰茂,入目都是绿油油的,让人心生喜悦。 徐新华的货车开到吊桥边停了下来,村头吊桥修的的既宽敞又结实,平常供人行走和小货车经过,没见它有任何异样。不过大货车的重量几倍与小货车,现在车上又放着几台铁疙瘩,徐新华是真的怕开过去回不来。 沈卫民当然也有这个顾虑。吊桥可是沈家沟沟通外界的唯一通道,同时景色也最有意境,如果有所损毁,得不偿失。 大货、小货同时停在沈家沟村头,谁看了都要上前瞧瞧,不过这个点村里没人闲着。就在沈卫民下车想去叫人的时候,正巧碰见去西头办事回来的沈强。 “厂长,你回来啦?”沈强语气里带着惊喜。 沈卫民点点头,“强哥,你去喊七叔,让他在厂里喊几个人,推地爬车过来。” “好嘞!” 沈卫民让两个孩子下车,自己则去找徐新华,“就在这儿卸车吧,我让人去推地爬车了,就是新华你得多等会。” 沈卫民说着,递过去一根烟,当然也不会漏掉副驾驶座上的同志。沈卫民本人不抽烟,赵姑娘受不了烟味不说,他也没瘾,就没惯这个坏毛病。但是不抽烟和身上带烟是两回事,出去谈生意,总要讲求个人情往来。 徐新华把烟接过去,别在耳朵上,“也行,那我们先把塑胶布扯下来。” 沈卫民点头和徐新华两个人,把货车车厢上的黑色塑胶布扯了下来。 沈东林带人过来的时候,正巧看到车厢里五台机器。 哦豁!梦想成真了! 大家都面带激动,就算是旧式机器,他们也难熄热情。 十几个人同心协力,把第一台机器放在地爬车上,扶着往新厂房走。 在省城的时候,沈卫民和沈东林通过电话,决定了把机器直接安置在新厂房,房间位置都决定好了。 因此,此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沈东林跟着去指挥。沈卫民则留在原地和大家介绍机器的功用。正说着话,村里传来鞭炮“噼里啪啦”声,还挺热闹。 沈卫民不解,这是谁家有喜事? “二叔高兴,说这是新机器进门的必要仪式。”沈强笑呵呵的解释道。 沈卫民笑,确实像是他爹的作风。 大大小小五台机器,全部卸下来之后,徐新华和他搭档就要离开了。山路不易开,掉头不好弄,幸亏徐新华技术到家,没受太多波折。 完成了一件大事,沈卫民美滋滋。然而家里还有更大的喜事等着他。 第144章 沈卫民去看了机器的摆放, 又去和沈东林开会。 叔侄两个主要商量这几台机器组装,以及通电之后他们如何运作等等各种问题。其实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但是几台大铁疙瘩搁在那里, 只是看着就高兴的无以复加, 心里的兴奋劲儿是怎么也挥不去。不仅仅是他俩, 包括食品加工厂工人一个个意气风发, 说话都带上了豪气劲儿。 “回头得了空我来弄这几台机器。七叔, 你就放心吧,我跟着省机械厂乔总工身边手把手学的。”沈卫民拍了拍胸脯。 他在省城待这么多天,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会摆弄这几台机器,虽然现在各方面都还有欠妥, 压根不能出师, 但是比起他们把这几台机器看的无比神圣, 上手摸都小心翼翼的,他已经听好了,起码敢上手, 有底子。 “那当然是极好。”沈东林笑着应和,他情绪挺激动, 能看出卫民也是如此,这是少有的看到卫民情绪外放, 从创办工厂到现在,他一直以来的做事风格都偏稳重和成熟。有时候沈东林都会忘记对方也不过二十, 正值风华正茂。 也无怪乎叔侄俩都对这件事情这么重视。沈家沟食品加工厂现在已成规模,真要单拉出去,说是一个小有规模的工厂是合格的,且不管是他的管理模式、生产模式还是出货量都不算小。说出去可能没人相信,食品加工厂的产值抵得上县城玻璃厂。 说起玻璃厂, 两年前差点因为仓库爆满,成品积压关门大吉,就是有上头补给,但是致命错误没得扭转。真正缓过劲儿来却是在和京市玩具厂达成合作关系之后,双方互利共赢,到现在还屹立不倒,且规模日益扩大。 不管是影响力还是名气都是食品加工厂不能匹敌的,但若论产值,就有的说头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