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3页 (第2/2页)
是坐了一段的黄包车,又体验了一把电车,这样也是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地方。 此时入秋,这里的荷花已是渐渐残败,岸边有着一堆堆刚采上来的白莲藕。 藕风轻,莲露冷,王妈打发他们过来也是为了买这最新鲜的莲藕,这是北宁秋日里的特产河鲜。 洛萤看着,眼下还有不少人都特地排着队在挨个买莲藕。 “去年东家懒得动弹,还是王妈派我过来跑一趟买莲藕,也是如今日一般。”董大说道。 大荷地虽不算偏院,偌大京城,特意跑过来一趟买藕,也是只有闲人才能做的事儿。 “咱们北宁的藕与南方的藕不同,南藕多是七孔,短短粗粗的像个胖娃娃用来炖汤,吃起来粉润软糯,北宁的荷藕乃是九孔的,咱们也不爱炖汤,凉拌了脆生带着荷香,这大荷地的藕可跟外头的不一样,每年也就吃这么几天。” 一旁同样过来买莲藕的客人听着了他们说话,顺口搭话,听起来也是一位老饕。 洛萤点了点头,“原来如此,受教了。”没想到一个莲藕也有这么多的学问。 “人都说那个成语,藕断丝连,不过这成语用在南方藕上合适,咱北宁的藕掰断了也不会拉丝,要的就是个脆。” 排队买莲藕的你一言我一语,甚至讨论起了今天买完藕回家要如何做,这个说切片凉拌,那个说切丁清炒,顿时交流了起来。 买好了一截莲藕,又绕着转悠了几圈,就踏上了回家的路。 买莲藕到不费什么,钱也不贵,只是这一来一回十分耗人,加一起拢共就三个多小时,就为了这么一截新鲜莲藕,不过每年拢共就这么一回,权当是吃个新鲜了。 这让洛萤倒是颇为体会到了后世现代的吃货们,为了自己心爱的美味不惜跋涉千里的滋味。 回到诚和当换了身衣服,又发现院子内多出来的案台,上摆月光码儿,八仙桌上摆着憨态可掬的兔儿爷和兔儿奶奶,这是晚上要拜月的供桌。 兔儿爷和兔儿奶奶是泥像,油彩颜色缤纷,支棱着耳朵翘起三瓣嘴,看起来十分的憨态可掬。 在现代的时候,洛萤是从来没有拜过这个的。 而在原身的记忆里,奉天府那边也没有拜月的习俗,不过听王妈说,这无论是京里还是南方金陵南越苏杭那一头,都是要拜月神,拜月娘的。 只不过有句老话叫做“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如同只有男人祭祀灶王爷一样,这拜月是属于女人家的专属。 从前这诚和当里的女人家只有王妈一个,每年只有王妈自己弄个小小的拜月仪式,今年有洛萤这个东家在,供桌也扑腾地大了一些。晚上洛萤还要同王妈一起拜月。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