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7页 (第2/2页)
。” “当初陛下不就想让我们多种点树吗?不过后来都因缺水死掉了,然后又被难民扒了皮吃。” “多种树还是好,以后咱凉州绿树成荫,就像那个报纸上说的那样好。” 在天下百姓都振奋讨论的时候,一个个有佐证力度的文章也出来了。 有擅史的大家,整理了有史以来发生的旱灾。 虽然久远的史册可能有遗漏,但是光是近几百年来的数据,就已经足够有说服力了。 旱灾发生的地区,大多是少水的地方,但是历史上凡是有诗人赞赏当地美景,诗句出现的前后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间,几乎都是风调雨顺的。 近几百年间,人口越来越多,对自然资源的使用越来越多,水土流失的情况没有统计。 但是旱灾发生的频率也确实是在慢慢变多,从一开始的两百年中才发生一两次,到现在两次干旱才间隔四五十年的时间。 在史学家抛砖引玉之后,给了人们新的思路,有熟读自古以来游记和诗歌的学子,也整理了许多资料。 将对应诗歌文章描写的地点,年代都标注出来。 然后再与历史上旱灾发生的时间一一对应。 竟然有七成以上的旱灾都能找到环境被破坏的佐证。 城静枫也深感这些人的博闻强识,她觉得自己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是寻常人若是想要做到这一点,那可真的是一点也不简单。 饱览群书,心中有物,有足够的逻辑,还有勇气有胆识有自信,才敢将自己整理出来的东西公之于众。 世间从不缺乏能人和天才。 在第三期关于环保的报纸发行之后,一个接一个的人出来辩论,佐证,将报纸上带起来的对环保的关注,推向了一个新的巅峰。 在报纸的权威建立起来之后,城静枫头一次尝试用报纸引领民意,效果就出奇的好。 在民间的讨论声和热情达到高峰的时候,城静枫也颁布了关于环境保护的条例。 有引导百姓去主动爱护环境的,但是主要责任还是归于各地的官员。 要求对境内百年以上的大树做出统计和保护,不得随意砍伐;每年定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严格监控乱砍伐树木的情况,必须做相应的补种等等。 并且将环境治理情况,作为官员升迁考核的额外加分项。 有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起码在短时间内,环境不会再继续恶化下去,至于改善,还是要一步步慢慢才能看见效果。 全国上下都开始了环境的治理,官府在其中出的力占了大头,百姓们自发的维护和保持,也加速了治理环境的进程。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